第939章 吳士禮的俘虜命運(第2/2頁)

馮雲山在羅斯一部投降之後,便知道此次戰事已經勝局已定,便不再準備繼續呆在廣州了。離開聖京幾個月,再不回去,恐怕整個帝國都會以為皇帝要將國都搬遷回廣州了。而且,出來這麽久,雖然有特務司通過鐵路和電報,效率極高地傳送文件信函,但還是遠離中樞朝臣,處理國務十分不便。因此,馮雲山便當即攜劉勝邦啟程趕回聖京,而將左宗棠和範汝增等一幹將領都留在廣州府,繼續處理此次戰事的尾項。

這才回聖京沒多久,總參謀部左宗棠和毛奇等人的奏報,便源源不斷地通過特務司的渠道抵達皇宮內馮雲山的面前。

隨著各類奏報的到達,馮雲山對於他離開廣州之後的後繼戰事的情況也相繼掌握,也越來越滿意。

在他離開廣州後不久,躲藏已久的南洋艦隊和太平洋艦隊一前一後出擊,不但將獅子洋和珠江虎門口的各處炮台重新奪了回來,將占領炮台四處分散的英軍擊潰或俘虜,還通過被俘虜的遠征軍艦隊副司令官何伯少將的親筆信,將“韋林頓公爵號”和“百人隊長號”兩艘載重量最大的戰列艦堵在威遠炮台群下,成功將被炮轟得遭受重創的兩艘戰列艦逼降。

而後的一周內,太平洋艦隊和南洋艦隊分頭出擊,向殘余的遠征艦隊發起最猛烈的追擊,成功在香港島海灣區域內,將駐守香港碼頭的軍艦和準備撤離的數百步兵全部俘虜。同時,也將遊弋在澳門和香山附近的葡萄牙艦隊給擊殺大半,剩余的全部俘虜。

至此,整個抵達中華帝國廣州府附近的聯合遠征艦隊,被連根拔起。雖說損失不少,但也有不少收獲。

不說俘虜的英國士兵,單單繳獲的英軍14艘軍艦和數十艘運兵船,雖然軍艦數量沒有南洋艦隊多,但2艘排水量超5000噸的戰列艦,還有4艘排水量超2400噸的主力巡洋艦,便足以組建一支比南洋艦隊更為強大的海軍艦隊,更何況還有上百名被俘虜的英國海軍士兵在了解討虜軍的薪俸體系,紛紛表示願意歸順中華帝國,為馮雲山效力。雖然是有點貪生怕死之嫌,但還是讓馮雲山興奮無比。

當然,最興奮的莫過於俘虜的數千英軍士兵。有了這些俘虜,英國此次必將為他的侵華行為付出巨大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