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章 激戰(第2/2頁)

西摩爾早就通過密探打聽到這珠江口沿途到廣州城有多少座炮台,起碼有大大小小的超過30座的炮台,這還不包括有些炮台沒打探出來。照這樣的比例,豈不是自己率領的遠征艦隊近百艘軍艦還不夠這些炮台消耗的!

更何況,這只是第一座炮台,就算火炮多一些,威力大一些,但同樣的,水面開闊,讓自己能派出36艘軍艦一起發起攻擊,若是進入內河以後,河道變窄,到時候,只怕同時能攻擊炮台的軍艦數量要變得更少,而且加上還有敵軍的艦隊護衛炮台,只怕己方損失更甚。

西摩爾稍加思索,便放棄了只用軍艦進攻的方法。看來,必須要水面以軍艦攻擊,另外派遣陸軍登陸繞道炮台後方進攻的兩面夾擊策略了!

西摩爾不再幻想幾天內便占領廣州城,而是做好十天半個月的艱難打算。

見沙角炮台被攻陷,太平水道口的6艘蒸汽炮艦立刻後撤,繞道太平水道內朝珠江上遊而去。而躲在威遠炮台處的一隊軍艦本欲往沙角炮台靠近參戰,未來得及,此刻見炮台淪陷,便徐徐後撤,重新躲入上橫档島的後方。

西摩爾不愧是名經驗豐富的海軍將領,在攻陷虎門口東面的沙角炮台後,他並不急於進攻,而是下令那些軍艦後撤,退守在威遠炮台和下橫档炮台射程之外的地方,再往江心靠攏,繼而猛撲大角山炮台。

大角山炮台只有數門火炮,自然不敵,沒來得及炸傷一艘軍艦,便告陷落。緊接著,羅斯下令三個步兵營護衛著一個炮兵營從大角山炮台側面登陸。

這是珠江口的西岸,可能因為大角山炮台只有數門火炮的原因,知道很快會淪陷,因此中華帝國方面並沒有布置多少守軍,只是一個營的步兵和大角山炮台撤退下來的二十余名炮手,鎮守在大角山上。

雙方一番激烈的槍戰,盡管中華討虜軍火槍射程更遠,但英軍的步兵營事如猛虎,不畏生死往山上沖,加上山上樹木灌木眾多,在遠處開火並不能發揮作用,這三百多名討虜軍死傷數十人之後,拼著炸毀了炮台上的2門大炮,便迅速撤離了大角山,往北端的鞏固炮台撤退。

在占領大角山炮台之後,羅斯派運兵船連續登陸,增派了近二千名英軍和數百野炮手沿江岸一路向北,在鞏固炮台前1公裏處,再次與駐守的中華帝國二個營的步兵發生激烈交火。

討虜軍依仗地勢拼死抵抗,在戰死二百余人之後,余部再無戰力,主將哭求撤退之下,剩余的四百人不到的討虜軍將士無奈之下,退守蕉門要塞。

羅斯大喜,和西摩爾商議之後,決定次日組織大規模的軍艦開始進攻虎門的第二道防線——威遠炮台群和江中央的上下橫档炮台和永安炮台。

英國陸戰隊和步兵連夜幫助炮兵搬運從大角山炮台和鞏固炮台繳獲的大炮,次日一早,便架設在鞏固炮台上,炮口朝上下橫档島上的三座炮台開火。

鞏固炮台的丟失,讓討虜軍方面大受損失,關鍵並不是鞏固炮台上的8門大炮,而是讓英軍得到了一處直接躲入炮台炮擊江中的上下橫档炮台和永安炮台的機會。

江中的三座炮台,均是面朝下遊的江面,對於鞏固炮台並無專門的防禦設施,甚至連調轉炮口都極為艱難,造成被動挨打的局面。經過半天時間的炮擊,上下橫档島上的除上橫档炮台因為在島嶼的東側只損失二處炮眼外,有7門火炮的下橫档炮台和6門火炮的永安炮台全部淪陷,島上的二百余名討虜軍士兵死傷大半,剩余的見事不可為,均躲入上橫档炮台繼續再戰。

到中午時分,見三座炮台基本被攻陷與壓制,英軍遠征艦隊除了留守少量軍艦守衛運兵船和補給船外,其主力艦隊和奧斯曼、荷蘭兩國艦隊一道傾巢而出。在西摩爾和何伯兩人的親自指揮下,分為三批艦隊共近六七十余艘軍艦,幾乎將整個珠江虎門口江面塞滿,浩浩蕩蕩朝上下橫档島的三座炮台以及東岸的威遠炮台群發起攻擊。

而陸軍司令羅斯繼續組織運兵船試圖登陸上下橫档島,準備還是采取占領炮台,再利用炮台攻打東岸的威遠炮台這樣步步為營的方式。不過,這次討虜軍吸取教訓,立即出動了二十余艘軍艦,在大虎山島後側以及太平水道的北出口內,開始拼命射擊,將試圖登陸的5艘運兵船擊沉一艘、擊傷一艘,其余的3艘運兵船連忙逃入後方的英軍軍艦之後。

而此時,威遠炮台前的水面,激戰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