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養子民之人格,擴子民之德量(第2/2頁)

這個時候,可沒有後世的單休雙休的規定,而是除了傳統的那些清明、端午、中元、中秋、春節等節日外,其余的全部不休息。

不過,這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隨著各省前年建立的師範學院第一批畢業生今年夏季的畢業,數以萬計的師範類畢業生便會充實到各地的中等、初等學堂裏去,而將那些私塾先生和業余的賬房先生們替換出來,讓他們去教教夜校的成人識字也好,或是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也罷,陸續將各地的學堂豐富起來。否則,像前兩年那樣,各地學堂建起來,校舍蓋好卻沒有教師,只能一個教師四處串場子什麽都教,不過再怎麽樣還是有些效果的,當然,這主要其實還是得益於教育部刊發的各類教材。

這些教材,原本就是馮雲山提出的框架,然後他又都一一親自參與審核,並幾經修改。比如那語文,當然不像後世一樣的稱之為語文,而是采取民國時期的叫法:國語。

馮雲山為了編出一套好的國語教材,他毅然拋棄了後世的被人詬病的語文教材,而是仔細回憶了下民國時期的國語教材進行參考。畢竟,民國時期的國語教材,號稱能讓不少人僅僅念完小學,便能在紛亂的民國時期的社會上自食其力,安身立命。不得不說,模仿民國時期的國語教材,教育部義務教育司完全按照馮雲山的要求做下來了。全書字體選用多位著名書法家的顏體楷書,結體方正,筆力雄健,富於陽剛之美,整本書甚至可以充當書法字帖來使用。而其中的課文,每課均有插圖,采用華夏傳統寫意技法,只有黑白兩色,卻富含中國水墨畫的韻味,而不是一味的照搬西方教科書,也不學舊式的豎排文言文。當然,最重要的是,體現了馮雲山當初要求:國語課本要注重自小培養兒童的民族和愛國之心,教會他們中華美德,這方面,便借鑒了《弟子規》,做到童蒙養正,固本培元。這樣以來,課文裏面既不是傳統的說教,有充滿生活氣息的日常文字,再配上生動樸素的插圖有插圖,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這樣,又將“養子民之人格,擴子民之德量”的用意融入進去,馮雲山相信,這將近三千萬的學齡兒童,幾年之後,經過學堂的義務教育的培養,哪怕不繼續念書,也能很快地融入社會,成為一名能獨立自營、愛國有為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