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鐵路建設(第2/2頁)

“而作為第二條鐵路的蘇直鐵路,也如同粵直鐵路一樣,南部的聖京到上海段已經通車,北部的江浦到北京也已經在太聖五年也已經通車,只剩下聖京長江大橋還在修建,導致整條蘇直鐵路南北兩段無法貫通。因為江面過於寬闊,江水也很深,加上起重機械無法托起數千噸的橋梁,幾年內我們還真沒有好的辦法,無法建起如此跨度的橋梁。如今我們鐵道司已經放棄了建造橋梁的想法,跟武昌一樣,修建一艘巨型浮船,讓火車駛上浮船,再用船將火車運過長江。”

“第三條鐵路是上海至寧波的蘇浙鐵路,早在太聖五年下半年便已通車。第四條作為東西方向的大動脈的贛閩鐵路以及延長段,已經完成所有鐵路的施工。並且,因為提早完成,進一步擴建,將贛閩鐵路擴充為鄂贛閩鐵路,如今從德興銅礦區經景德鎮,經過饒州府到南昌,可以直接抵達福州。而從南昌又延長至九江府,並且目前抓緊在修九江至武昌段鐵路,等今年底,應該可以建成,到時從武昌,不但可以通過長江水運抵達福州,還可以直接通過鐵路抵達福州城了。”

“除此四條由鐵路司直接承擔修建的主要鐵路之外,從太聖五年開始,還有多條鐵路也陸續開建。比如雲南境內的東川銅礦區至永定營、昭通銅礦區至金沙江等多條運礦鐵路已經修建完成,開始部分通車。北京至張家口、北京至天津、桂林至永州等鐵路也開始修建。另外各省今年陸續提報的一些修建鐵路計劃,這個月鐵道司便準備進行批復。”

聽到這裏,馮雲山臉色充滿喜色。鐵路是近代工業革命的推進器,除了蒸汽機帶動紡織工業之外,鐵路便是最為顯著的推動近代工業發展的命脈了。大力發展鐵路,對整個國家促進良多。馮雲山早就想好了,就算借債,也要優先大力建造鐵路,這也是他為何不惜耗費巨資,多條鐵路同時開建的原因。如今看來,成績喜人,將後世滿清末期十多年都未建成的鐵路裏程,在短短四五年就全部建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