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9章 南洋艦隊(第2/3頁)

丁汝昌更是剛從朝鮮趕回南洋艦隊,他將原來的南洋艦隊旗艦“滅洋號”和其他借用給東洋艦隊用於攻打朝鮮的軍艦全部帶回了南洋艦隊,正好,碰上南洋艦隊出兵任務。

“滅洋號”的前身正是繳獲的美國佩裏艦隊旗艦“密西西比號巡洋艦”,出兵朝鮮時被借用到東洋艦隊中,作為艦隊司令陸順德的旗艦,但此番南洋艦隊出征,卻只能作為普通的主力軍艦而已,而且,伍崇曜提出滅洋號可能會引起洋人們的誤解和強烈反應,建議改名,於是,“滅洋號”改名為“南洋五號”,也就是說,以當初這“密西西比號”外輪式快速帆船組成的巡洋艦,航速8節、滿載排水量3220噸、水兵380名、運送步兵400名,艦上裝備10吋滑膛炮2門、8吋滑膛炮8門的規模,也只能排名第六。

改名為“南洋五號”的前旗艦,如今不但南洋艦隊的旗艦充當不了,甚至連第二分艦隊的分旗艦都不是,丁汝昌嫌棄它的航速太低了點,只有8節,如今丁汝昌的第二分艦隊旗艦是一艘3950噸排水量的蒸汽機驅動的掛帆快速戰艦,取名為“南洋二號”,除航行速度有12節外,船上配有波士頓造船廠裝配的前裝滑膛火炮10吋炮2門、8吋火炮4門,而後在廣州城外的長洲造船廠又自行安裝了克虜伯260mm前裝線膛炮2門,克虜伯150mm後裝線膛炮4門,火力可是比“南洋五號”強了一倍多。

帝國海軍的軍艦分配傾向於南洋艦隊,而南洋艦隊的主力軍艦分配又重點傾向於第一分艦隊。這也難怪,畢竟是第一分艦隊,還是艦隊副司令譚體元親自兼任隊長。

整個南洋艦隊分為四個分艦隊,此次出征只出動了前三個分艦隊,第四分艦隊分為兩部分仍舊遊弋在西貢和虎門兩地駐防。第一分艦隊由譚體元親自率領,一共六艘軍艦,主力軍艦均是吳如孝從美國購回,分別是旗艦“南洋一號”、“南洋四號”和“南洋七號”,均是三千五百噸以上的蒸汽機驅動掛帆快速戰艦,再經過改裝克虜伯線膛炮的巡洋艦,此外還有二艘一千五百噸級的護衛艦和一艘三百噸級的炮艦。

第二分艦隊由丁汝昌率領,也是六艘軍艦,除了旗艦“南洋二號”和“南洋五號”兩艘主力軍艦外,還有一艘一千五百噸級的護衛艦和三艘炮艦。

第三分艦隊由尤浪漫率領,也是六艘軍艦,旗艦“南洋三號”和“南洋二號”一致大小,外加原本的“克洋號”改名的“南洋六號”,另外二艘一千二百噸級的護衛艦和二艘炮艦。

這十八艘軍艦護衛著近百艘商船貨輪改的運兵船,浩浩蕩蕩一字排開,散布在南洋海面。

丁汝昌和尤浪漫只是覺得自己南洋艦隊的軍艦體型龐大,火炮犀利,攻打滿清和朝鮮那些可憐的水師完全就是碾壓,沒有對比,也沒怎麽在意。而譚體元和施利芬就不一樣了。

譚體元是從黃埔軍校裏學習時便系統熟悉過當今世界火炮的情況,知道如今即便是西洋軍艦上裝配的大多也是前裝滑膛炮,後來聽總參謀部情報處的參謀說起克裏米亞戰爭中已經開始出現了前裝線膛炮,只是還不夠多,但效果已經出來,相信之後各國都會大量使用。

而施利芬剛從普魯士陸軍出來不久,他是非常了解西歐各國軍隊的火炮裝備情況的,當然,秘密武器可能不清楚,但普遍裝配的都還是前裝滑膛炮為主,也就是中華帝國這邊所說的紅夷大炮。可來到這遠東的古老帝國之後,他才發現,他印象中的那個原始落後還在使用17世紀的加農炮的古老國度,竟然秘密地囤積了大批線膛炮,他們稱之為克虜伯大炮。

而且,這克虜伯大炮,居然不單單是前裝線膛火炮,還有不少後裝的線膛火炮,精通火炮性能的他,稍加了解,便震驚得好幾天都直呼上帝,要不是親眼所見,他絕不會相信在遠東的古國,還有這樣先進的火器。那火炮的精準度,射程和射速都十分誇張,而且這還是那幫炮手訓練不久,強度程度不夠的原因,他有時候甚至心中在想象著,若是自己的祖國普魯士能引進這種火炮技術,那該多好,別說擊敗奧地利,就是擊敗法國,稱霸歐洲大陸也有可能了。

不過,施利芬又會搖搖頭告訴自己,如今在這東方也很不錯。他在普魯士只是一名普通的少尉而已,就算表現優異但也不知何時才能有出頭之日,而在這裏,他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意義!想想看,被皇帝親自接見,一年不到便破格提拔好幾次,深受重用,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呢?除了偶爾想起家鄉,周圍的風俗習慣不大適應外,其他的,他很滿足,也很感恩這個國家給予他的榮譽和地位。普魯士死板的性格告訴他,要忠誠!而且好男兒志在四方,剩下的,便是自己好好為那個給自己知遇之恩的皇帝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