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制造總局(第2/2頁)

最期待的還是吳如孝那邊,不說別的,通過諾福克海軍造船廠這個平台,將那裏的造船技師和工匠派到四大船政局來幫忙,甚至直接招募制船行業的工匠永久性地留在中華帝國,也不是不可能。

畢竟還是起步晚了些,若是與制造火槍火炮的機器制造總局那樣可就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準備在聖京、廣州、上海、武昌四地各設立一家機器制造總局的計劃,前些天馮雲山聞報,已經基本完成。甚至,去年底的時候,工務部上報已經有了可觀的軍火生產能力。

特別是廣州機器制造總局,因為原本的廣州機器局就已經建成投產,如今經過增資擴建後,沒要多久,便建成一家集汽爐廠,汽錘廠,機器廠,熟鐵廠,步槍廠,木工廠,鑄銅鐵廠,火藥廠,子彈廠,炮彈廠,火箭廠,動力廠等十余家分廠的機器制造總局。除了精鋼廠和火炮廠沒建,其他都已齊全。而因為北江上遊韶州府內的帝國克虜伯鋼鐵公司便能生產精鋼和火炮,廣州機器制造總局便沒在重復設置,事實上,這相當於將這部分工序分包給了帝國克虜伯鋼鐵公司了。

廣州機器制造總局整合原本位於韶州府烏石鎮的聖國第一兵工廠和廣州城郊東湖邊上的機器廠這兩家軍火廠,將重復的查爾維爾擊發滑膛槍生產能力集中到烏石鎮,並將之改名為廣州機器制造總局第一兵工廠,專門制造改良後的查爾維爾擊發滑膛槍和德萊賽針發槍。而東湖機器廠正式改名為廣州機器制造總局第二兵工廠,專門用來生產米涅步槍和研發更新式的後裝線膛槍。

去年一年,廣州機器制造總局的這兩家兵工廠,一共生產改良型的查爾維爾MLE1856型擊發滑膛槍二萬九千余杆,德萊賽M1856型針發槍一萬杆,米涅步槍八千杆,各類子彈不計其數。

這還是將第一兵工廠和第二兵工廠中的一大半熟練技師和工匠調往其他三處,組織籌建聖京機器制造總局和上海、武昌機器制造總局的原因,否則只怕產量還要高。

馮雲山自然知道,這也意味著帝國的兵工廠的的確確是建立起來了,就算那些洋技師全部走掉,也完全沒有多少影響,因為自己本土的人才已經培養起來了。

前些日子,聖京機器制造總局的第一兵工廠,它有另外一個名字——毛瑟兵工廠,已經建成。馮雲山沒有讓毛瑟兵工廠急於大規模生產查爾維爾MLE1856型擊發滑膛槍和德萊賽M1856型針發槍,他心中清楚,這兩種步槍實際上都不大理想。前者其實已經有些過時了,要知道克裏米亞戰爭中英法軍隊已經開始投入使用米涅步槍,後者雖然沒有算過時,但還是由比較多的問題。

自從毛瑟兄弟來到聖京,馮雲山便將毛瑟兄弟直接安排在聖京機器制造總局,又投入巨資設立了毛瑟兵工廠,目的便是主打開發毛瑟步槍。甚至,他還憑借自己對後世毛瑟步槍的一知半解,直接指點毛瑟兄弟大致的設計方向,將旋轉後拉式單發步槍的原理講給他們聽,雖然到目前為止,尚未有任何成績,但馮雲山一直期待著那著名的毛瑟步槍能早一步出來。

因此,聖京機器制造總局的主要任務反而不是生產米涅步槍和德萊賽M1856型針發槍,而是研發出毛瑟步槍。當然,為了練手和培養工匠,毛瑟兵工廠多多少少還是制造了一些查爾維爾MLE1856型擊發滑膛槍,目前來說便宜又實用。

而上海機器制造總局和武昌機器制造總局卻還沒有建立起來。對於這兩個總局,馮雲山的定位不一樣了,廣州和聖京兩個機器制造總局主要是生產火槍為主,而武昌和上海這兩個機器制造總局,馮雲山從規劃上邊想著是以生產火炮為主。不過,因為有了韶州的帝國克虜伯鋼鐵公司持續不斷地生產克虜伯大炮,加上國內因為大肆修建鐵路,鋼材不足,馮雲山對於這兩個制造總局並沒有要求立即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