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占領陜甘(下)(第2/2頁)

不過,陳玉成並沒有立即發動對金積堡的進攻。他先是讓與林啟榮分兵,留二萬討虜軍與金積堡對峙,自己領兵一萬趕赴寧夏城。

討虜軍一到,寧夏城內的清軍和本地鄉紳紛紛松了口氣,不知為何,將這本該是敵軍的討虜軍看成親人一般,寧夏將軍慶昀更是率領二千清兵殺出寧夏城,與討虜軍內外夾擊,將圍困寧夏城的白馬戰兵一舉擊潰。

白馬戰兵見已經事不可為,領兵想退回金積堡,但又被林啟榮部討虜軍堵截,一陣襲殺,大敗,最後四萬戰兵只余二萬余人逃回金積堡,其余的紛紛戰死。

而狡猾的西安將軍紮拉芬,卻趁著寧夏成解圍之際,率領三千八旗蒙古精兵,騎馬往北逃入鄂爾多斯草原一帶。

寧夏將軍慶昀率領寧夏城清兵和鄉紳歸順討虜軍。

陳玉成以剛投降的清兵慶昀一部為先鋒,返回金積堡,與林啟榮合兵一處,夾攻金積堡。

而此時,金積堡白馬會眾連續經過與清軍作戰,又被討虜軍將外圍堡寨摧毀,金積堡城內的白馬會眾已經只有四五萬人,而且,除了逃回的二萬戰兵外,其余的老弱傷病和婦乳居多,同時,失去外圍的供給,糧草也開始緊張起來。

但這些白馬會眾仍然拆毀房屋,以木石紛投,間以火球,以至頃倒熱湯、麥粥和鍋碗盆缸、箱櫃桌凳等,甚至以屍體投擊砸城下的討虜軍將士。一時間,視死如歸的慘烈之狀人間罕見。

經過激烈的四天攻城戰,以火槍為主要兵器的討虜軍彈藥已經快要告絕,損失開始變大起來。討虜軍戰死二千余人,慶昀部清軍更是幾乎被打殘,而金積堡內的白馬會眾,更是戰死一萬五千余人,人人帶傷。

堡內,白馬會長馬花龍首先堅持不住了。在堡內的白馬會眾即將崩潰之際,被迫無奈之下,他以挽救堡內白馬會同胞的名義,自縛自身到堡外討虜軍大營請降,懇求陳玉成放過白馬會眾,他願意自盡恕罪,以謝天下。

他料定陳玉成必定會請示中華帝國的皇帝才能決定對他的處置,這樣一來,一來一回便是幾月過去。而以中原歷朝歷代以來的慣例,極大可能會寬赦他,並且,大肆封賞他一番,然後將他監視地供奉起來。不管怎麽樣,他還有機會,他打定主意,只要等討虜軍主力一撤,他便率領白馬會眾西遷,重新找處地方興建白馬國。

可沒想到的是,第二天,他便被逼著寫了份認罪書,承認自己罪大惡極,然後便被強行“服毒自盡”。

他只怕永遠也不會料到,早在幾個月前,他已經被惦記上了,中華帝國的皇帝馮雲山,便下達了不擇手段地要將他斬殺的命令。

不但馬花龍,他的親屬十余人,還有白馬戰兵的各大首領,全部被斬殺。所有戰兵,也被看管的討虜軍一不小心給餓死了上萬人,當然,這些看管的討虜軍受到嚴懲,被勒令餓上一天,也嘗嘗饑餓的滋味。

僅剩的一些沒能餓死的戰兵,也因為當初殘殺了眾多的寧夏府周邊百姓,引起“公憤”,被附近的地方鄉紳組織無知百姓給堵截,被這幫“暴民”全部殺死。

金積堡一帶寧夏的白馬會眾解決之後,一切都順利起來。不久,討虜軍的補給抵達,陳玉成和林啟榮再次分兵,由陳玉成率領八千馬兵,進攻旁邊不遠的阿拉善厄魯特旗駐地,而留下五千余名討虜軍將士暫時駐守寧夏城,整治地方,清除白馬會眾。林啟榮則率領其余的討虜軍,押送大量的牛馬等物資和俘虜,趕往山西。

與此同時,蘭州府和西寧府的清軍,在甲四師和甲六師等討虜軍的進攻下,一戰而潰,紛紛投降。

但還是有不少八旗清兵,逃至更西北的甘州府、肅州府等地。而這時,已經是寒冬來臨,討虜軍衣著單薄,雖趕制一批棉衣,但因都是南方人,無法適應西北地區的苦寒天氣,無奈之下,梁立泰和羅瓊樹等人只得重新退回蘭州城過冬,準備等寒冷的冬天過去,來年春天再發兵甘州、肅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