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議策(四)(第2/2頁)

馮雲山還沒回應,浙江巡撫羅澤南出聲了:“袁大人此計雖妙,但卻有大害,陛下,還望不要采用!組織百姓青壯上戰場搶奪田地,雖然能增加兵員,但會造成諸多百姓的損傷,而且,日後若是再發生土地爭執,便會很容易地發生械鬥、甚至為爭奪田地為兵變!”

“陛下,微臣建議,稍加變通。一邊在中原等地招募無地百姓中的精壯者,充任討虜軍將士,進行編練,但永久性為討虜軍將士。不過,其親屬卻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在滿洲一地分到朝廷給的一塊田地。滿洲的清軍已經不成氣候,陛下只需派出數萬兵力便可一舉擊潰。只是要防止其四處逃竄,滿洲地廣人稀,深山密林,難以徹底消滅。因此,微臣建議,還不如示敵以弱,派少量兵力,以精兵策略,引起決戰,一舉將其主力徹底消滅,剩下的漏網之魚,也不足為懼了。”

馮雲山見羅澤南出主意了,很是高興,對於這位後世推崇備至的人物,他很是看重,甚至將其視為左宗棠與李鴻章一樣的人物。

“二位愛卿所說,皆是妙策,容朕好好思量。”馮雲山打著哈哈,也不讓袁甲三感到冷落,不過,他心頭想的卻是更深、更遠。

山東河南直隸一帶,特別是山東,地少人稠,生齒甚繁,特別是經歷經濟繁榮的乾隆一朝,人滿之患,勞力人口過剩,而鄉間隨著土地兼並集中,不但無地百姓增加,連佃戶也因競爭大租金提高而難以為繼,不待兇年,便有離鄉覓食,漂流各處之人。再加上黃河水災,馮雲山憂心地想著,只怕今年會更嚴重。必須要改變這種局面,拓展領土。

馮雲山想到了與滿洲接壤的朝鮮,還有海參崴、廟街、庫頁島等外東北地區以及更北方的西伯利亞等地。

馮雲山隱約記得好像看過一本書,上面寫著後世中國的耕地是18億畝,而整個外東北地區的耕地便有近十億畝。當然,這只是紙面的數字,馮雲山猜想那些外東北地區的耕地必然是高寒地區,很多難以有好的產量,但這數字也足以驚人到讓馮雲山能有如此深刻的印象。這麽大的基數,就算除去那些高寒地區耕地,至少也有二三億畝與後世東北一樣的良田可供開墾。這能養活多少人口?可以說,單單這部分土地,便足以讓朝廷擺脫缺地的問題。

而且,馮雲山記得整個時候的沙俄,正抓緊往在侵占外東北地區。特別是在克裏米亞戰爭失敗之後,歐洲收到重創,沙俄更是將主要外侵的方向對準西伯利亞和外東北地區。看來,自己得加快速度,早些占領這些良田才行。

第一步,便是先徹底擊敗殘余的滿清勢力,占領地廣人稀的滿洲,移民數百萬人口前往開荒種地,發展東北和外東北,讓漢人在這些地方徹底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