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天下名臣盡歸朕矣(第3/3頁)

“王文韶,此人好像有些印象,如今還只是滿清的一個小小的戶部主事,嗯,想起來了,竟然是他!日後的滿清重臣,直隸總督兼充北洋大臣,不過,此人在歷史上對洋人妥協,對戊戌變法表面上支持,暗地裏卻多加破壞,是個兩面三刀的家夥,此人能一步步爬上高位,可見是個有才識和本事的家夥,倒可一用,但不可重用。”馮雲山開始快速地瀏覽起這些已經抵達聖京的滿清降臣。

“張之洞,嗯,果然來了,跟隨他的父親張锳一道來的聖京?嗯,才十八歲,的確有些太年輕了,還沒考中進士呢,直接讓他為官,好像有些揠苗助長了。還是加以培養吧,直接命其為官,好像有些不妥。自己不能太過心急了。嘿,這是丁寶楨,也算是個人物了。原來竟然也在貴州,給這個貴州巡撫蔣蔚遠當幕僚啊。嗯,此人可倒是可用。”馮雲山順著看了下去,一邊心中默默地思索著。

咦,還有這麽多人!袁甲三,此人是個可用之人。馬新貽,嗯,好像也聽說過,應該是個人物。張樹聲、董鳳高、潘鼎新、吳長慶,嗯,這幾人原來都是安徽團練頭目,難怪日後成了淮軍之人,如今都歸順帝國,算他們識趣,只是,怎麽沒見了劉銘傳?

馮雲山記得淮軍將領最知名的,應該是劉銘傳才是,對了,還有那個叫丁汝昌的,都沒見了,到時自己要好好問問。

只可惜,自己雖然對晚清的歷史比較熟悉,但這麽多的人名,終歸是記不住,以李鴻章為首的一幹淮軍將領,還是很多給忘記了。

倒不是馮雲山就一定喜歡用這些名人,實在是如今整個中華帝國太欠缺能治理地方的官員和人才了。這些滿清的降臣,說起來,馮雲山使用他們還要被那些討虜軍將士埋怨呢。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那些將士,連識字的都不多,最近一年雖然在軍中開展夜校識字,但畢竟沒有這些降臣有學識,還有地方治理經驗。

治理地方,可不是只有忠心便成的了,而且,這些讀書人出身的官吏,雖說有些貪墨和毛病,但這個時代,不像後世那般毫無原則和底線,他們的心思至少還是想著百姓,即便是為了他身後的名聲,也想好好當官,為民造福。有這份心思,便夠了。

這些未來的天下名臣,屆時,都歸了朕,歸了帝國,就不愁沒人幫自己治理天下了。想到這,馮雲山便有種猶如當初的唐太宗舉行科舉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感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