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得天下民心(第2/2頁)

根據不斷稟報而來的信息,馮雲山知道,此次自己僥幸地完成了自登基以來的一次大考。面對黃河決口改道的這次曠世大災,自己的國家,基本上算是有驚無險平安地度過了。雖然還是有數十萬百姓受災,有數千百姓被洪水淹死、吞沒,但也算在受控的範圍內,比自己所知的那個歷史上的近千萬百姓受災,數十萬百姓被洪水奪取生命,已經算是一場抗災的勝利。

雖然數據沒有完全統計出來,但根據魏源和他自己的估算,馮雲山得出結論,此次黃河決口,整個黃河中下遊流域,菏南、直隸和山東一帶,主要是山東,可謂是出盡了全力!

一共征調了六十七萬民夫,而帝國前前後後出動了十萬討虜軍將士,開挖河道和引流渠,疏通大清河,加固黃河故道的沿岸河堤,前後近三個月,工程量不可為不浩大!

而因為馮雲山這個皇帝的重視,加上在魏源、崇恩等人的督促下,各級地方官還算盡力,特別是因為出動了討虜軍將士,強行將可能存在水患之處的百姓全部提前遷移,集中收治,前後一共遷移了近二百萬的百姓,雖然耗費巨大,可馮雲山還是覺得值得。

哪怕即使很多州縣因為開挖了黃河故道,洪水並沒有泛濫淹沒到這些州縣,興師動眾地遷移讓這些百姓甚是埋怨,但最終這一切,馮雲山都覺得甚是欣慰。只要能保住這些百姓,不至於被洪水吞沒,不至於像歷史上那樣天下生靈塗炭,一切,都是最好的結果。

要知道,歷史上的這次黃河決堤,當時正值滿清忙於鎮壓太平軍起義,兵餉尚且不足,根本無力賑災與救治,加上害怕百姓聚集造反,根本不敢征調民夫修築河道,也無力堵塞已決口河堤,遂造成黃河永久性地北徙改道,奪大清河由利津入海。可當時無人理會,無錢賑災,造成無數百姓被洪水淹死,無數民宅被沖毀、農田被淹沒,數百萬計的災民流離失所,將山東整個陷入巨大的災難,此後的十余年,人口都沒能恢復過來。

但這個最好的結果,卻是馮雲山以巨大的代價換來的。單是征調的民夫的工錢和吃食開銷,便花費二百多萬兩銀子。而遷移數百萬百姓,派遣十余萬討虜軍將士出征救災,以及安頓和救濟災民,更是花費了近三百萬兩銀子和七百萬石糧食。

馮雲山雖覺心疼,但看見洋溢著笑容幫忙加固河堤的民夫,便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馮雲山還沒意識到,他的這番黃河賑濟災民,讓他收獲了巨大的聲望!

河南山東一帶的百姓,紛紛將他掛在嘴上,感念於心。而這幫百姓中的大小鄉紳,也因為受了新官府的庇護,避免遭受洪災,擺脫家破人亡的厄運,身為感激,原本不信任官府的情況,如今變成了中華帝國的堅定擁護者。加上在已經滅亡的孔家儒學弟子的歌頌下,馮雲山儼然猶如三皇五帝禹帝般的聖世明君,在山東等地,猶如神明,受到讀書人和百姓的景仰!

不但如此,隨著時間慢慢流逝,中華帝國的皇帝馮雲山親臨黃河決口處,賑濟災民的消息很快便傳開了。不單是菏南山東,整個中原大地,乃至整個北方和整個華夏,士紳之間,平民百姓中,都在盛傳皇帝的仁政愛民,一時間,馮雲山的聲勢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天下民心盡歸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