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一路西進(第2/2頁)

岸上擔任前鋒的甲九師來報,河西務鎮上的驛站已經被燒毀,鎮上除了少量百百姓流民外,其余的關稅漕兵、漕運監督和運河疏浚的官兵全部逃散。

不過,估計是清兵想不到討虜軍進軍如此神速,事發匆忙,連停靠在運河內的三十余艘特制平底漕糧船都沒處理,自然成了甲十師的俘獲。而河西務鎮上的大型驛站,雖然燒毀,討虜軍將士卻發現四周有騾馬幾十匹,還有專門轉運糧食的馬車幾十具。

水師先鋒甲十師和陸師前鋒甲九師都在河西務鎮裏找了幾名貧苦百姓和小商販作為向導,加上兩名早先就埋伏在此的特務司特務,得知過了河西務段的北運河,也就是白河上遊,上百噸的船只都無法航行了。

馮雲山等人只得全部下了“俘洋號”。因為擔心小戰船有危險,羅大綱堅決不讓馮雲山乘坐普通戰船,無奈之下,只得乘坐馬車。幸好,有先見之名的劉勝邦,將馮雲山平常用來出行的鋼板加固過的“防彈”馬車也一並運過來了。

大型戰船進入不了上遊的運河,馮雲山下令,將河西務鎮改名為“討虜鎮”,作為征戰京畿等地的後勤中轉基地。

運輸兵糧、重炮和火藥等輜重的大型運輸船,雖然沒有百噸,但吃水較深,可能也都無法在運河航行,負責管理後勤的周勝富張羅著將大型運輸船卸下部分兵糧,讓船只半載,以保證能通航。

周勝富又率領兩千討虜軍四處搜集小型船只和馬車,用來分運兵糧。

其余的無法運走的輜重,全部囤積在討虜鎮,分批運輸。而且,馮雲山已經發現,隨著討虜軍的進一步快速行軍,一路上滿清遂不及防之下,拋棄的軍糧等補給都可以俘獲不少。加上有了討虜鎮的後勤基地,隨時能補充補給,討虜軍給養並不會有大的問題。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馮雲山還是下令,留乙一師三個團和乙五師三個團共七千余兵力,駐守討虜鎮,防止清軍偷襲半路截斷補給線,確保這個後勤基地不能出半點差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