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吃敗仗的欽差和總督狗咬狗(第2/2頁)

而討虜軍的另一路主力,乙三師和剛歸降聖國的原太平軍駐瓜洲水師黎振輝一部,外加甲十師第二團水師,一萬七千余眾,已經從水路繞道,來到揚州城東北方十余裏的灣頭碼頭,然後再沿運河南下,抵達揚州城下。

此刻的揚州城內,原本駐有三千清兵,等兩江總督怡良領著三千總督本標清兵進入揚州城後,便統一由他指揮。

隨後,貴州鎮遠總兵秦定三領著千余兵力直接從丹陽逃往揚州,總兵陳勝元、提督陳金綬和刑部侍郎雷以諴從又領兵提前從江北大營逃入揚州城,不過,半路一些兵勇逃散,到了揚州城,只有二千不到的人馬。

當然,這些人,自然不會說自己是打仗失敗了逃回揚州城的,只是說攻打粵賊,迷失了方向,來到揚州城休整兩天。

饒是這樣,揚州城內一下也顯得兵力多了起來,一共近九千的兵力,讓兩江總督怡良總算心中稍稍有些安定下來。

不過,這天中午,當一些零散的清兵散勇來到揚州城外的時候,怡良便是心中一沉。

吃大敗仗了!江北大營完了。

果然,這些兵勇稟報,江北大營被粵賊摧毀,整個清兵大敗,連主將托明阿都不知去向。不一會,江南提督和春,渾身是泥,一身狼狽不堪地,領著千余人來到揚州城南,要求進城。

怡良連忙下令放人進城,盤問和春,這才得知江北大營被攻克的經過。

正在這時,城外探子來報,說是揚州城北出現大批賊軍,怕是不下二萬。

得知賊軍兵勢浩大,又有那種威力巨大、準度奇高的重炮,怡良開始惶恐起來。不過,惶恐歸惶恐,怡良知道,自己不能再逃了。

他身為兩江總督,原本從江南逃至江北,就已經是無法向朝廷交代了,如果再逃,只怕即便他是正紅旗滿人,也沒辦法讓皇上饒恕他的大罪。

再者,旁邊有和春協助,加上揚州城內堅固無比,清軍兵力又還算充足,在怡良看來,應該不像江北大營一樣,兩日內便被攻破。

只要能堅守兩月,自己的責任便盡到了。到那時,朝廷若是不派援兵來救,自己棄城而走,朝廷也無話可說。

不過,大清到了這種地步,怡良怎麽看都覺得這江南的花花世界,大清已經難再守得住了。即便是派來援兵,也不會太多,最多再支撐個半年一載的,這揚州蘇北一帶,終歸還是要被日益壯大的粵賊攻取,時間問題而已!對於這點,怡良看得很明白。

除了死去不久的原欽差大臣琦善外,怡良也算是三朝元老,朝中重臣了。

六十多歲的怡良,早在十多年前的道光年間,便出任廣東巡撫,會同林則徐一道在廣東禁煙,而等林則徐被革職後,他出任欽差大臣和兩廣總督,支持林則徐,向道光彈劾琦善,讓其遭朝廷查辦。

只是,怡良想不到的是,此刻將馬騎得脫力而死,逃至高郵北部運河邊重鎮界首的托明阿,停頓下來,洋洋灑灑地寫了數千字的彈劾奏折,哭訴兩江總督怡良帶頭逃竄,夥同提督陳金綬、刑部侍郎雷以諴、總兵陳勝元、秦定三等數大清從一品、正二品的高官,不戰而逃,要求朝廷將這些人全部捉拿查辦。

這彈劾奏折中,欽差大臣托明阿將自己說成一名可歌可泣的孤膽英雄,奮起抵抗,本已快將粵賊擊潰,無奈,在兩江總督怡良的不配合下,將江北大營的清軍帶著逃入揚州城中,托明阿只得拼死猛戰,手下總兵劉季領兵浴血奮戰,殺死賊兵數千,終因寡不敵眾,力戰身亡。

而托明阿自己也是深受重傷,率領的數千人大半戰死,只余千余人殺出重圍,迷路在一小鎮駐守。

托明阿甚至找了幾名士兵,劃破手指,在奏折上按下血手印,以示自己的訴求。

寫完帶血的奏折,托明阿才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也不再逃竄,就地在界首鎮駐紮下來,等待朝廷和揚州城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