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大理義軍歸順(第2/2頁)

其余州府,交給乙十七旅分成幾個團和營,分開駐守。

同時,因為缺少兵員,馮雲山又下令,調遣廣西境內的駐兵前來雲南鎮守。還讓羅瓊樹安排人員,在占領區域內征本地兵員,充任地方駐兵,維持秩序。

這些投降的降官,馮雲山已經有了安排的打算:

雲南巡撫吳振棫,準備帶他回廣州,在王府內熟悉下聖國環境後,另行安排。

雲南布政使桑春榮,經過了解,其人為官清廉,對滿清也有不滿,算是一名幹實事的清官,馮雲山準備任命其為聖王王府駐雲南省特使,行使雲南巡撫職務。

雲南鹽法道員王成璐為、糧儲道員徐豐玉兩人為聖王王府駐雲南省副特使,協助桑春榮理順雲南政務民事。

其余的雲南按察使張印塘、雲南學政吳存義、雲南知府鄧爾恒、徽江知府紀海明、武定州知州徐進等人,全部帶回廣州,經內務部統一培訓後,再行安排職位。

對於昆明城內投降的這批清兵,一些被強行征兵的雲南本地青壯,若是不願再當兵,便分發少量銅錢,讓其自行歸家。其余的,全部留下,交由李開芳帶領,調出昆明城中,來到滇池邊呈貢縣,進行整訓練兵,準備將其選出一萬余人,重新組建一支勁旅。

而被淘汰不適合當兵的,馮雲山準備讓其修路,重新整修茶馬古道。不過,這些都要等王府內務部副部長謝享才派地方官員來雲南就任以後,再行安排。

馮雲山的計劃是,以昆明旁邊的路南州石林為原料基地,建造一間大型水泥廠。而以這燒制的水泥,混合碎石渣,澆築路面,分段徹底重新整修茶馬古道,將這古道變成後世那種真正的“馬路”,讓茶馬古道能快馬通行。

當然,馮雲山知道這不是幾個月或者一年能完工的,但有了這上萬的民壯,加上雲南的錢糧支撐,馮雲山有信心將其修好。到那時,換來的運輸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節約,必定劃算,只不過,後世將不會有“茶馬古道”這一旅遊古跡了。

然後,馮雲山又親自寫了封勸降信給大理城內的杜武秀,勸說其歸降聖國。

前世的歷史上,這個杜武秀可是喊出了“遙遵太平天國為南京之召號,革命滿清”的口號,其人野心並不是特別的大,一直未稱王稱帝,並且,其人有些優柔寡斷,重情重義,說穿了,有些爛好人,對背叛義軍的手下馬如龍等人也一再留情。並且,對大理城內的百姓和部下非常看重。這是弱點,但對馮雲山來說又是機會。

於是,馮雲山以太平聖國聖王的名義,要求杜武秀率領農民起義軍歸順聖國,接受聖國的改編!馮雲山承諾,保證大理軍民的安全,願意繼續當兵的,按照聖國討虜軍的規矩,改編後享受討虜軍同樣待遇,不想當兵想要回家的,每人100文錢的盤纏,回鄉後由聖國地方政府分配土地。

杜武秀手下各部下,均承諾妥善安置,可出任討虜軍中中層軍官,或是在大理騰越等府任地方官吏。

圍堵杜武秀沒有安排。

四天後,杜武秀的特使騎快馬趕至昆明,送來他的親筆回信:杜武秀願意率領大理義軍十萬兄弟姐妹,歸順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