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親去雲南(第2/2頁)

當然,這也是因為逆流而上,若是順流,自然會快上一倍還不止。

南寧城中留守的討虜軍乙十三旅旅長早就接到總參謀部的命令,準備好近五百匹馬和二十余輛馬車,供馮雲山等人使用。

又經過近十九天的艱難爬涉,馮雲山等人有驚無險地抵達路南州城。羅瓊樹和李開芳兩人雙雙領著一個營的騎兵,前來迎接。

從廣西到雲南的這一路,卻是讓馮雲山大開眼界。真是一副原生態的旅遊啊!

即便是坐著馬車裏,也是每天被顛簸的胸悶惡心無比,馮雲山總算是體會到這個時代行路難的苦楚了。

難怪李白哀嘆: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若是他來這雲南一趟,估計他會覺得在蜀道行走是多麽幸福的事情了!

特別是廣西與雲南交界之處,雖然說是官道,但仍讓人心顫不已。數百丈的懸崖,半中間開鑿出一條小道,只能一匹馬和一個人並排前進,山風刮過,稍不注意沒抓住馬匹,便被吹落懸崖。

馮雲山的馬車更是直接拆卸了,用馬駝了過去。

即使不危險的地方,卻是難於通過。羊腸小道太窄,馬車無法通過,上百士兵硬是輪流地又擡又推,將馬車扶過了一道道山梁。

想想,這雲南如此多的銅礦,要運出去,確實是個很大問題。難怪滿清的銅價居高不下,鑄幣不能產生多少利潤,原因便在這裏。單是將銅運出雲南,得花費極大的人力物力才行。

馮雲山想的是日後如何開發雲南,沒有水運的條件,唯有鐵路了。這些,卻是要讓工務部副部長曾玉珩等人好好問下當地人,研究下對策才行。

路南州,這不是正是後世的著名景點,昆明石林景區所在地麽?

雖然以前從未去過石林,馮雲山此刻累得筋疲力盡,也沒打算去觀賞一番。直接讓羅瓊樹和李開芳兩人領兵開道,進入路南州城休息一晚,次日再去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