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準備擴軍(第2/2頁)

若是四處鐵路暢通,交通發達運兵快速了,其實也不用這麽多的駐兵了,只是,如今還不大可能。

“至於野戰部隊的甲等、乙等師,仍舊沿用下去。如今連甲等師的槍炮都還未能配齊,分為甲等乙等主戰部隊還是很有必要的。甲十師暫且不擴軍,先將乙等師再擴編3個師,組建乙八師、乙九師連個步兵師,將彭玉麟的那個內河水師擴編,組建為乙十師。這樣聖國便有甲乙五十、甲乙十師等4個水師了。”

“聖王英明!宗棠這就讓總參謀部發令組建。”左宗棠大喜。

“兵餉的事情,目前還不突出,但再過幾年,便會大規模需要銀兩了!你們總參謀部後勤處,還需要和財稅部好好謀劃下。還有武器問題,也要跟工務部以及兵工廠、機器廠以及克虜伯鋼鐵公司聯系好,督促他們多生產些火器,供應部隊。當然,本王也會跟伍崇曜講,讓他多采購些洋人的槍炮。”馮雲山提醒左宗棠道,如今中華討虜軍的總參謀部,已經基本都交與左宗棠了,不過,偶爾還是要提醒一下。

火器問題,主要受限於產量,隨著時間的積累,將士們手中的新式火槍也會越來越普及。馮雲山主要擔心的還是兵餉。

盡管,在馮雲山的設計中,參照後世,中華討虜軍也分為義務兵和志願兵。而馮雲山以義務兵的名義,規定不予支付兵餉,但又在新入伍時,發放其家庭三兩白銀的補貼,家庭的田稅減半、田畝多分一人等政策,用以激勵家庭對參軍的支持。

而為了將來打算,保證百戰老兵的穩定,留住老兵,同時也為如今在役的義務新兵畫個餅,吸引他們:馮雲山規定在四年義務兵後,可以轉為志願兵,每月便至少可以享有一兩白銀的兵餉。

這樣一來,至少在這四年義務兵期間,王府都不用支付兵餉了。

這樣一年下來,至少可以節約近400萬兩的兵餉。這無疑是比滿清朝廷負擔要輕松得多。當然,不能跟太平天國比,他們不但軍隊沒有任何兵餉,連官員也不用俸祿。

不過,有了志願兵每月至少一兩的兵餉這個大畫餅,加上入伍時的3兩銀子安家費,討虜軍的將士都絲毫不覺得虧了,反而個個用命,其實不為別的,是為那一家人的田稅減免一半,還有那能多分一份田地的好處。

左宗棠和馮雲山聊起準備抓緊對浙江用兵,盡快平定浙江。

馮雲山又吩咐左宗棠牽頭總參謀部將地方守備旅的改編整合之事做好。

兩人商談了個多小時,左宗棠這才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