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湘勇成軍,聲勢大振(第2/2頁)

一代黃忠式的天國老將,武藝高強,能文能武,竟然大意之下,中了塔齊布的圈套,導致兵敗,進而影響整個太平軍攻克武昌大計,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見曾天養戰死,剩下的一幹親衛和太平軍將士,各各發了瘋似地猛打猛殺,不惜與身旁的湘勇同歸於盡。一時間竟然殺死殺傷不少湘勇,奈何兵力太少,半個多時辰後,千余太平軍將士全部戰死,無一逃走,屍體將整個木橋過河的通路全部堵死。他們的犧牲,總算沒有白費,其余的四千太平軍將士順利撤走。

曾國藩大喜,連忙派人將曾天養的頭顱割下,用石灰和蠟腌制好,和新任的湖北巡撫青麟一同派出八百裏加急,將人頭和捷報一起發發往京師!

而這邊的湘勇水師,和唐正才水師戰得火熱,原本逃往武昌段長江上遊的唐樹義水師殘部千余人,悄悄從漢水順流而下,突然從背後攻擊唐正才水師。一時措手不及的太平軍水師頓時大敗。

湘勇水師四營在楊載福、鄒壽璋倆人的率領下順長江中間,從大江中路沖擊,隔斷漢陽和漢口兩地的太平軍水師。而後,褚汝航、夏鑾倆人率千余湘勇水師攻向漢口夾擊過來的太平軍水師。

此股太平軍水師卻是鎮守漢口的石祥禎統領,他讓三十九指揮古隆賢統領陸兵鎮守漢口,他自己親率水師來迎戰湘勇水師。

兩人座船狹路相逢,槍炮齊發,互有損傷。而船身側身交錯之際,石祥禎猛地大喝一聲,領著一幫太平軍將士,跳上對方船只,便與湘勇展開接舷戰。手持三把長矛,猛地一擲,其中一支矛,正中船艙內的褚汝航胸口,再隨手一刀,將褚汝航斬殺。

夏鑾督兵駕船來救,石祥禎又是對著夏鑾坐船一番廝殺,將夏鑾打傷後落入水中。

石祥禎接連斬殺兩名湘勇水師大將。

不過,也僅此而已。

湘勇水師每營有營官的座船快蟹船一艘,長龍船十艘和舢板船十艘。而每只長龍船安炮七門,舢板船安炮四門,均為五六百斤的火炮。各船還配有火槍擡槍和刀矛等近戰兵器,武器精良。

見旗艦上的營官被殺,副營哨接過指揮權,率領其他長龍船和舢板船上的湘勇,抓緊開炮,為兩人報仇,將石祥禎的水師船隊轟得七零八落,損失慘重。

褚汝航、夏鑾只是一支湘勇水師的偏師,而此刻的湘勇水師主力,在楊載福和鄒壽璋的率領下圍攻漢陽的太平軍水師主力唐正才和陸兵韋俊,加上唐樹義水師的配合,將漢陽的太平軍水師殺得大敗。

而太平軍水師全部為漁船和貨船改編,只有些許小土炮和繳獲的火炮,武器比湘勇差上不小,加上水師一直充當運輸船使用,沒有湘勇訓練精良,精通水戰的唐正才又身負重傷,指揮乏力。而湘勇水師卻調度有方,有備而來,這一交手,太平軍水師便露出不足,一下便遭遇慘敗。

韋俊和唐正才見形勢不妙,棄了漢陽,逃往下遊的漢口。卻見石祥禎也倉惶地逃往長江下遊,於是,三人只得率領六千陸兵,三千水師,退守長江下遊的黃州府,向駐守九江的張子朋和安慶的曾水源緊急求援。

而徹底擊敗圍困武昌城外太平軍的湘勇,又跨過長江,重新收復漢口和漢陽。並且,曾國藩趁機下令,讓鄒壽璋率領一營水師,會同武昌府同知勞光泰率領二千綠營兵,趕往北邊的孝感和漢川,將太平軍占領的這兩個地方又全部收復。

經此一戰,湘勇繳獲太平軍大量輜重和武器,又獲得不少漁船改裝的戰船,聲勢大振。加上武昌府、漢陽府甚至黃州府一帶的地方鄉紳害怕太平軍繼續攻來,紛紛投奔,捐錢捐物,想躲避在武昌城內。

曾國藩意氣風發,趁機組織手下大將在武昌府、漢陽府一帶招收勇練,繼續練兵。

此時的湘勇,已然達到萬人以上的規模,成為一只紀律嚴明、勢力雄厚的一支地方武裝,儼然是一支地方勁旅,一支由曾國藩掌控的軍隊,湘勇已經蛻變為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