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第一機器廠和鋼鐵廠的投產(第2/2頁)

馮雲山核算了一下,20萬斤便是100噸的樣子,這麽說來,每天的鋼鐵產量現在只有100噸,那一年也就是個三萬六千五百噸的樣子。看起來很多,但遠遠沒達到馮雲山想象中的標準。

馮雲山記得,歷史上的張之洞,用了二年多時間,建造了個漢陽鐵廠,在缺經費和缺焦炭的情況下,鐵礦也得從旁邊的大冶運來,很不方便,而且,漢陽百姓一直抵制興辦鋼鐵廠的情況下,還保持了七八萬噸的產量。後來,漢陽鐵廠拋棄了原來的采用產量低質量差的貝塞麥系酸性煉鋼法,進行了堿性法改造,產量和質量都提升,達到了十六萬噸每年的產量。

而如今,自己的第一鋼鐵廠,雖然比漢陽鐵廠提前了四十多年,但從一開始,便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設計,還有煉鋼經驗豐富的宋鐵生、克虜伯兩人一道管理,而且,自己集整個兩廣的財力為之建設,投入民壯工人上萬,產量才這麽點,盡管對比如今這個世界的水平算高,但對照自己的標準,卻還是低了很多。

馮雲山決定,這個南洋第一鋼鐵廠,單單像現在設立的煉焦廠、煉鐵廠、煉鋼廠三大工區還不行,不如仿照漢陽鐵廠的規劃,除了這三大基本分廠外,再設立鑄鐵廠、打鐵廠造鋼軌廠和煉熟鐵廠等分廠,再招些工人學徒和洋人技師,湊成有上萬名工人和十多名外國技師的,亞洲最大的鋼鐵之城。

這事,卻是急不來。不過,自己還是得提醒宋鐵生和克虜伯兩人,如何盡快提高些產量。畢竟,自己整個聖國的鐵路修建、武器制造都等著第一鋼鐵廠產出來的鋼鐵下鍋呢。

話又說回來,這個第一鋼鐵廠一個廠的產量,足以超過滿清全國的鋼鐵產量了。單單從這方面說,自己的武器硬件實力就比滿清要強了。

第二個消息卻是在第一鋼鐵廠旁邊的兵工廠,已經建立起來了。

之所以能建立這麽快,還是上次來訪問的普魯士卡爾王子、駐華大使卡倫威兩人的幫助。他們將隨著訪問帶來的技師和工程師都留在了烏石鎮,因為這家兵工廠的許多機器,卻是整體從普魯士買來的,由普魯士的兵工廠專家整體規劃,從南洋公司進口的各機器中挑選組裝,湊成了這家大型兵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