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惠州府戰事

馮雲山原本還想好好鞏固下自己的地盤,等民政治理好點,基礎打牢點,再擴展自己的勢力,可太平軍比歷史上一月千裏還要快的神速進軍,徹底讓馮雲山的計劃變成泡影。他不得不被動地接受現實,迅速調整。

此時,剛剛改制過來的討虜軍,主要的精銳,都沒時間進行集中訓練。不過,這倒正好印證了馮雲山的那句話:做好的練兵之法,便是上戰場實打實地廝殺,活下來的,便是精兵。

這話雖然有些殘酷,但確實很有效果。原本在道州、桂陽郴州一帶參加太平聖軍的民壯和天地會眾,經過數十場大大小小的戰事,如今已經都成長為一股帶著濃烈殺氣的悍兵。

農歷二月初十,經過二天不到的倉促準備,乙一師的一萬將士,在師長何祿的率領下,從廣州城正東門出發,至碼頭乘船沿北江逆流而上,趕赴韶州府,與那裏的數百作為向導的韶州本地討虜軍會合,稍稍休息,便取道南雄直隸州,徑直開赴江西的贛州府城。

而由羅大綱率領甲五師、梁培友率領乙五師組成的水師戰船船隊,運上林鳳祥的甲一師和陳玉成的甲三師,已經繞過香港海域,來到了大鵬灣海域。

香港島上的文翰總督,雖然知道這是叛軍的水師,在進行對滿清的戰事,但從自己眼皮子底下過去,浩浩蕩蕩地船隊,雖然大部分的船還是小型木帆船,但數量之多,還是讓人心驚不已。

大鵬半島上駐紮了一支廣東水師的大鵬協,領兵的參將李知德乃是李見微的父親,早就派人表達了降意。討虜軍水師剛到大鵬灣,李知德便派了2條掛上白旗的小船前來迎接。

羅大綱也不害怕有什麽埋伏,在己方絕對的壓倒性實力面前,就算有什麽陰謀詭計也奈何不了自己。開玩笑,不算林鳳祥和陳玉成他們那些陸兵,光自己和梁培友兩人帶領的水師便有二萬多人,加上運送陸師的船只,合起來大小戰船近八百多條,更別說那幾艘體型龐大,完全能碾壓滿清水師的西洋軍艦了。

李知德是個四十多歲的武將,行伍出身。他身材高大魁梧,跟他那有點像讀書人的兒子李見微,完全兩個不同的類型。

李知德果然是真心實意地投降,當然,他的屬下也不想妄自送死,都贊成投降討虜軍。不過,對於大鵬協裏的幾十名滿清旗人官兵,因為都是他的屬下,相處多年,總歸有些情義在,李知德卻是也沒有將事做絕,而是提前禮送他們從陸路扮作百姓逃走。

羅大綱得知,不但沒有怪李知德,反而認為李知德是個性情中人,加上年紀差不多,又都是水師將領,一時間,兩人很快就熟絡起來,宛如兄弟。

李知德感念羅大綱的恩義,加上自己妻兒都在廣州城內,便自告奮勇,挑選了五百心腹,率領十余艘主力戰船,當即帶領水師,繼續沿著海岸,朝東進軍。

其余的一千五百兵勇,調回廣州,接受聖王的統一安排。而大鵬協大營和水寨炮台等,一概由寶安縣的駐軍臨時接管。同時,為了隨時能接管攻克下的新地盤,羅大綱調用大鵬協的戰船充當運輸船,趕赴寶安縣境,準備接上等候在那裏的乙三旅4500名將士,跟隨主戰船隊後面,一路接管。

李知德告訴軍銜最高的主將羅大綱,前面不遠,便是惠州府緊靠海邊的海豐和陸豐兩縣,縣城都是出於河流的入海口處,大型戰船可以直接接近縣城。這兩座縣的基本沒什麽城防,就是數百地方城汛兵,只要船隊一道,估計立馬便棄城而逃。

為了節約時間,同時也盡量讓那些城汛兵少逃走些,免得為禍鄉裏。羅大綱決定與梁培友兩軍分開,同時撲向海豐和陸豐兩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馬上將縣城圍困,逼迫縣城投降。

沒想到,這海豐的縣令非常硬氣,組織城內的清兵和百姓用擡槍、土炮進行反擊。

這可惹惱了討虜軍,羅大綱命令甲五師的五艘軍艦和數十余艘紅單戰船,直接團團圍住縣城,用火炮覆蓋後輪番傾瀉炮彈,一炷香之後,海豐縣城被炸塌的城樓上,掛起了幾面白布充當白旗。見城內的清軍投降,羅大綱讓軍艦停止開會,派人上去打聽一看,原來是城內的民壯和天地會眾,直接將幾名衙役和縣令一道抓了起來,打開城門,請羅大綱他們進城歇息。

羅大綱將城內的綠營兵派人押送廣州,便請乙三旅的將士,分出一些,先進入海豐縣城安民。他率領的甲五師,甚至沒下船,便調轉船頭,繼續往東沿海岸進軍。

而後,兩軍水師合兵一處,排成一個月弧行陣型,浩浩蕩蕩殺向廣東水師碣石鎮總兵署所在的碣石水師大營。

碣石水師按編制本應該有三千余人,就算清軍吃空餉嚴重,總歸應該有上千人在,但此時的水師哪裏還有多少人?甲五師用火炮射程最遠的五級戰船和木帆炮船射了兩輪炮彈,正中水師大營,但空蕩蕩地亦無人模樣,碼頭處戰船也不見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