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徐壽的外侄女傅善祥(第2/2頁)

年輕女子被婦人一說,自覺身世淒迷,不由眼眶中淚珠漣漣。

婦人心中跟著一酸,忍不住道:“傻姑娘,我傅家人丁稀薄,唯一的男丁便是你哥,偏偏又不務正業。你一個女兒家,無依無靠的,不如就在這無錫,跟隨姑姑一道生活算了,也有個照應!”

年輕女子心中一動,不過,還是搖搖頭道:“姑母,善祥怎麽說也已經許配給了李家,只要李家不將善祥賣掉,便還是李家之人,早晚還是要回李家的。”

婦人正欲再勸說,門外一名下人慌慌張張地沖了進來,喊道:“不好了,夫人!聽街坊上的人在傳,說是江寧府的江寧城被廣西來的長毛賊攻陷了!”

“啊?長毛賊。那可怎麽辦啊,這長毛賊會不會打到無錫來啊?”婦人一驚,繼而接著道:“善祥,如今江寧城已經被長毛賊攻破,你是更加不能回去的了。便隨姑姑一道,在這無錫吧。”

年輕女子想了想,也是無奈,只得點點頭。不過,她心中卻是在想,不知這長毛賊到底是好是壞,竟然能占領江寧城,這天下只怕要大變了!

婦人出了閨房,想讓下人再去城裏打聽下長毛的消息。

這時,院門外響起了敲門聲。讓下人開了條縫隙,一問,卻是老爺派的兩個小廝,捎信回來了,婦人連忙讓兩人進來。

“夫人,徐壽徐老爺派我們前來捎信,順便帶夫人一家前去廣州和徐老爺會和。”來人禮貌地向婦人說明來意,“具體情形見徐老爺的親筆信。”

說完,來人從懷中摸出一份信,交給婦人。

原來這婦人卻是投靠馮雲山、身在廣州的徐壽的夫人徐傅氏。

徐傅氏出身的江寧傅氏,原本是大戶人家,十余年前才家道中落。因此,她雖為婦人,卻識字,接過信一看,果真是自己丈夫徐壽的一封來信。

信中,徐壽說了他和同鄉華蘅芳兩人在上海結識李善蘭,並一道至廣州的事情,讓婦人趕緊收拾家當,跟著來人一道趕至廣州和他團聚。

事關重大,徐傅氏仔細確認信中筆跡,確實是自己丈夫徐壽的親筆信,而且,信中說到的李善蘭,前幾個月的來信中也提起過。

但為防萬一,徐傅氏還是派人向離家不遠的同鄉,位於蕩口的華家,卻得知華家也收到華蘅芳的來信和信物,但華家乃是蕩口的大戶人家,華蘅芳只是說與同鄉在廣州,並沒讓一家老少遷往廣州府。

不過,徐傅氏也放心下來。自古妻從夫,既然丈夫徐壽要全家搬遷到廣州,徐傅氏自是無異議。

而且,徐家也是家道中落,人丁單薄,徐壽早年便父母先後去世,無兄弟姐妹,此時要搬遷,也是異常的簡單。並且,徐傅氏準備先不變賣家中的水田和宅院,仍舊讓下人照應,自己帶兩個兒子先去廣州,看看情況再說。

侄女傅善祥卻是不願去廣州,表示願意留在無錫,順便幫著照看徐家。

但徐傅氏卻不放心,勸說傅善祥跟她一道同去,還可以順路幫忙照顧兩個表弟。

傅善祥問送信來的兩名小廝,卻得知姑父在廣州,是受太平聖王之命,研習西洋書籍,制造西洋大船等事務,不由心生向往,猶豫一日之後,禁不住徐傅氏的勸說和兩個表弟的糾纏,也決定跟隨姑母一家,前往廣州開開眼界。

與此同時,浙江杭州府海寧縣城裏,兩名馮雲山派來的細作,找到李善蘭家。李家乃是海寧城郊有名的地方豪族,自然不可能搬遷至廣州。

但李善蘭已與兄弟分房,獨自和妻子許氏,在縣城內安了家。李善蘭去了上海後,只留下許氏一人,孤苦度日,幸好李善蘭父親李祖烈時常派人接濟,許氏才維持生計。

兩人沒廢多少周折,便找到許氏,一番勸說。許氏正好覺得獨自一人甚是艱辛,見了李善蘭信物之後,便欣然願意去廣州,但考慮到自己婦道人家,又叫上一名娘家的侄子陪同,跟隨兩人趕到上海。

而後,去無錫的兩名細作也將徐傅氏一家接至上海,眾人合在一處,一起從上海搭設洋人的商船,取道香港趕回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