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開科取士(上)(第2/2頁)

三四天時間的宣傳,許祥光派遣的宣傳隊員,最遠已經到達惠州府和肇慶府等地。廣州府四周均已知曉,聖王要在廣州開科取士的事情,廣州城內,李文茂更是組織一幹伶人在城內的大街小巷宣傳聖王開科取士的消息。

……

一口大池塘波光粼粼,兩排古榕樹長須飄拂,一座高聳的祠堂巍然屹立在正中央。祠堂外的大榕樹下坐著幾位縫補衣裳的村婦,一邊忙手中的活計,一邊悠閑地曬著冬日的太陽。

“咚咚咚!”幾聲銅鑼敲響了冬日的寧靜。

停下手中活計的村婦們,聽見兩名廣州城裏口音的對話傳來:“兄弟,這裏就是剛才那位過路大哥說的南海西樵的松塘村?出了一個進士和二個舉人的那個小村子?”

“對啊,應該就是這裏了。我們去祠堂那邊貼上開科的告示,再圍著村落喊一圈吧。”

“嗯,這可是出了進士和舉人的村落,讀書人多,我們好好宣傳宣傳才行。說不定,過幾天有人上了榜,也會感謝我們哥倆不是?”

村婦們警惕地擡頭,盯著二人,二人連忙解釋一番,村婦們這才得知,卻原來是城裏的那位聖王派出的衙役,前來催人去參加聖王舉辦的科舉。

這可是大好事啊!

“差人老爺,您來我們松塘村可就來對了!我們松塘村可是南海縣,不不,整個廣州府都大大有名的文曲村。自明清以來,大大小小的進士舉人老爺就出了好幾位。”一名村婦自豪地說道。

“那這位大嫂,能不能告知我們,現在你們松塘村還有哪些讀書人啊,能不能幫忙叫來,或者告知一下,後日在城裏的廣府學宮進行開科取士,讓他們都參加一下!”

“成,我這就給你們去叫來。”

……

區諤英年近四十,自從16歲那年考取秀才後,接連六次鄉試想中舉卻均落榜,去年剛落榜的他,無奈,準備再好好溫習兩年,後年考一次如果還是落榜,便棄了這門心思,尋個差事。

正想再溫習一下《春秋》,木門傳來敲門聲,卻是自家去年剛剛成為童生的堂侄:

“諤英叔,聽我娘說,村口來了二名差人,通知城裏的聖王後日開科舉的事情,我想邀您一道前去。”

聖王?開科舉?是那名叛軍的頭領要開科舉了吧?

“湛森,你去吧,為叔不想去參加逆賊的科舉!”區諤英答道。

“諤英叔,您這是迂腐!聖王發布的檄文我見了,文采斐然,道理入骨,滿清韃子的科舉才不能去參加!這是二百年來,我們漢人新開的科舉,身為漢家讀書郎,我要去參加!”一名清秀的少年兒郎朗聲道,接著,又勸道:“何況,諤英叔,我聽說這次聖王開科,取士要上千人,這可是中榜的大好機會啊!還是一道同去吧?”

“這……”區諤英不由心動了,取上千人,這個比例,按自己去年排在四百名左右的成績,定然能上榜,屆時,便能成為舉人老爺,踏入仕途。

“既如此,便一道同去吧!”

……

類似的情景在廣州府周邊各處村寨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