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曾剃頭”的來由(第2/2頁)

太平軍攻占長沙城後,洪秀全與楊秀清均對天地會不甚重視,雖然派人邀請過征義堂一次,但周國虞等人不願拜那勞什子上帝,便沒有加入太平軍中。

前幾天,征義堂中一兄弟的妻子,被橫行霸道的瀏陽縣團練總張義山給搶了去,周國虞得到消息,便率領會眾冒險下山,結果沒抓到張義山,便一把火燒了縣團練所,瀏陽的縣令饒豐平嚇得惶惶不安,遂火急上報巡撫衙門。

曾國藩想了個計謀。他買通了征義堂一個小頭目,讓小頭目帶著李續賓、曾國葆等人進入了人跡罕至的野人山,探知到征義堂的總部所在。

而後,曾國藩讓羅澤南的門生王錱,帶著八百湘鄉團勇,從湘鄉趕到瀏陽。王錱、李續賓率領湘鄉團勇將瀏陽團總張義山抓獲,並將瀏陽的團勇一並編入隊伍。

而後,曾國藩命人將征義堂中各小頭目的家眷全部請來,與張義山一道,押送到野人山中。

趁夜,團勇們將征義堂團團包圍,曾國藩又命人來回跑動,造成團勇眾多的假象。

然後,點燃火把,在征義堂眾人的面前,王錱宣布張義山魚肉百姓的罪惡,並當場將這個瀏陽團總一刀砍死。然後命征義堂各小頭目的家眷勸降,鼓動征義堂的人放下武器,下山投降湘鄉團勇。否則,等天亮後,湘鄉團勇攻破征義堂,全部殺滅。

曾國藩這套軟硬兼施的做法取得了效果,征義堂的各個小頭目紛紛帶人下山投降。周國虞兄弟幾人不得不帶著八百親信弟兄,奮力殺出野人山,折損三百人手,只余四百多人。

三千余人的征義堂,反倒被一千人不到的湘鄉團勇剿滅。

李續賓建議從征義堂中挑選了幾百身強力壯的會眾,充入湘鄉團勇,曾國藩哈哈一笑,表示同意。王錱卻說賊人出身,不大可靠。曾國藩只是笑笑不語。

曾國藩命人將一千多名身體稍微柔弱的會眾充當佃戶,連同家眷一道押回湘鄉,罰做苦力三年,才歸自由身。

其余五百名身體強壯的會眾,全部請到瀏陽團練所,命人大擺筵席,說是歡迎眾位兄弟加入團練。

帶眾人酒醉飯飽,曾國藩一板臉,命眾湘鄉團勇將一幹醉酒的五百身強力壯的征義堂會眾全部綁了,連夜押送到長沙城內。

次日正午,曾國藩當眾宣布五百賊匪罪狀,在校場將五百賊匪全部斬首!

見眾人驚異,曾國藩冷笑一聲:“本官招收的鄉勇,都要身世清白的農人子弟,這種做過山間反賊的強人,斷是不能要!先時假意答應,只不過是麻痹他們的計謀而已!”

李續賓這才知道,曾國藩答應他的建議是假,讓眾人不反抗,束手就擒是真。而王錱也才知道,曾國藩從一開始便沒想過要招納賊人出身的會眾。

但眾人不知道怎麽的,均是心頭一陣寒意。曾大人太心狠手辣了!

聽見曾國藩在校場喝道:“此等人,便是做賊人造反的下場!”圍觀的百姓也心頭大震。

一名看熱鬧的農婦道:“阿彌陀佛,造孽呀,造孽,一下子砍掉五百多個腦殼,這殺人就跟剃頭一樣。”

另一個老頭也氣憤地說:“麽子曾大人,曾剃頭!這些都是瀏陽一帶的子弟,聽說都已經投降了,可惜了啊。”

於是,這名老頭無意中給曾國藩起的一個外號,隨著這五百人被砍頭的事情一道迅速傳開了,從這天起,“曾剃頭”一詞,便成為曾國藩一生的綽號。

……

而帶領著四百多名兄弟的周國虞,此刻卻已經經過醴陵,前往郴州的路上了。

他本來以為跟隨團勇下山,投靠官府的眾兄弟是一時糊塗,還想找個機會,想辦法去勸回被招降的眾兄弟。沒想到,才一天功夫,五百名最孔武有力的兄弟皆被斬首的消息傳回瀏陽,周國虞憤怒了!

當即他便想率剩余的兄弟去長沙找曾剃頭拼命,但兩個兄弟勸阻了他。

等他冷靜下來,自知憑自己是無法報仇的周國虞,忽然想到了曾經的老大哥,何賤苟。年前,何賤苟托人給他送了一封信,說他在道州,已經加入了太平聖軍,邀他率手下兄弟,一起投靠。

他以為跟那個太平軍一樣,便沒當回事。如今,左右無路,只能去投靠老大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