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伍崇曜歸來(第2/2頁)

下午,馮雲山等人來到十三行洋行商區。

“聖王,前面不遠,便是洋人集中開設的洋行區。鴉片戰爭後,有數十家洋人的洋行在開設。但近幾年由於清妖頭兩廣總督徐廣縉和巡撫葉名琛兩人明裏暗地抵制洋人,抓住與洋人簽訂的條約中的漏洞,不許洋人進入廣州城內。”伍崇曜指著前面一個街區介紹道。

“嗯,想不到這兩個妖頭還有這份心思。不過洋人肯定不樂意了吧?”馮雲山笑道。

“聖王明鑒!洋人氣憤填膺。這香港總督文翰便代表英人幾次求見清妖頭徐廣縉和葉名琛,要求重新修改條約,但拖不過徐葉兩人,最終無奈地上接受洋人不能入城的規定。”

“但實際上,還是有洋人不少在城內。畢竟洋人私自進城,官府也不好過於追究。即便這樣,洋人在廣州開始的洋行也越來越少,諸多洋人開始將生意轉移至上海。這邊的十三行洋行生意,開始慢慢走下坡路了!”伍崇曜憂心忡忡地說道。

這可不行!馮雲山一聽,廣州十三行可是兩廣稅源的主要來源地。眼下廣州屬於自己的地盤,被上海搶走生意,算哪門子事情?他便一路走,一路讓伍崇曜繼續說說這方面的情況。

原來,鴉片戰爭前,廣州十三行作為滿清唯一的對外生意場所,生意興隆。但戰後,滿清被迫開通了上海、寧波、福州、廈門等另外四個通商口岸,其他三處還好,基本沒什麽生意量,但上海卻因為身處江浙和長江口,交通漕運方便,對外貿易量逐步增加。

伍崇曜舉例說,清妖道光十五年,整個滿清生絲總產量七萬擔,賣給洋人共一萬擔,其中廣州便占了九千擔。但到了戰後的道光二十五年,從廣州出貨給洋人的生絲只有五千擔,而上海也增長到五千擔了。

特別是去年,廣州出貨生絲還是只有五千擔,而上海則增長到四萬五千擔。幾年功夫,上海增長了數倍。其他茶葉瓷器雖然沒有生絲如此嚴重,但也是如此趨勢。

馮雲山一想,便明白了為何如此。

廣州的地方官,如兩廣總督徐廣縉和巡撫葉名琛等,千方百計刁難洋人,甚至明裏暗裏唆使城內百姓驅趕洋人出城。

而上海的地方官,官職小,底氣不足。

特別是發生“青浦教案”以後,更是害怕洋人到了極點,不敢惹事。洋人在那開設租界,肆意妄為,甚至偷漏稅嚴重亦不敢多說什麽,於是上海便成了洋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