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勢如破竹(下)(第2/2頁)

可還沒等他高興兩天,賊匪又來了援軍,這已經讓他有點絕望了,然而更讓他有點絕望的是,賊匪的援軍還是從西北面的百色廳而來。

這不單單意味著,整個南寧府的西面、北面全部被賊匪占領,而且東面的潯州府比西面百色廳重要得多,肯定也派兵在攻打了,這樣一來,整個南寧府除了靠海的太平府外,其余方位已經被賊匪包圍,這種戰略上的包圍導致的是,即便自己守住南寧城也無濟於事,只苟延殘喘而已。一塊飛地,別的不說,一兩個月後,全城即便有糧食吃,也沒鹽巴吃了,到時連守城的力氣都沒有,只有乖乖開城門投降一途。

不行,無論如何,得給自己再準備條退路!劉長清想著。

他的退路自然不是投靠長毛賊軍。而是……幸好,他的一名堂侄在新太協龍憑營任職遊擊,他一到南寧城便將一路搜刮的一些財物轉移到了堂侄那裏。

早在保寧府任職川北鎮總兵時,他的妻子和大兒子便相繼亡故,只余下二兒子在曲靖鄉下老家。從桂林逃到南寧城後,他便派自己的一哨親衛趕往老家,準備將二兒子送至龍憑營的堂侄那裏掛個武職,混個出身。如今看來,恰好歪打正著,到時……不正好麽?

想到這裏,劉長清長長地出了口氣,有了退路,自然就沒那麽惶恐了。不過,這南寧城還得堅守幾天,就算用再大的代價也要支撐到兒子趕至龍憑營駐地——憑祥土州——的那個時候。

正當劉長清放寬心思的時候,李開芳和羅瓊樹也找到了解決破城的辦法。

這兩天南寧大雨,城外的邕江河水暴漲。據當地的一些天地會眾稱,每年這個季節都會發生河面漲水,而每次城外河水漲水,都會倒灌入城,通過內河和城內的湖塘,造成本就是一個盆地的南寧城變成積水之所。

他們想的倒不是水淹南寧城,一方面邕江太大,難以堵塞洪水,另一方面,現在南寧城本就是甕中之鱉,沒必要將城內的百姓也全部陪葬掉,畢竟這個城即將成為太平聖國的地盤。

還是李開芳想到上次在道州城外的瀟水中伏擊劉長清,將士們通過氣孔潛伏在水中。他們便商議,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通過邕江和城內的內河連接的排水暗道,潛入城內。進城後,一邊聯絡城內的天地會兄弟,一邊偷偷地隱藏起來,再突然發難,一舉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