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要成化學家的馮雲山(第2/2頁)

第二個實驗稍微復雜點。之所以要做這個實驗,是馮雲山對於有些事情,忘記了。他只記得濃硫酸和酒精加熱後能反應,但好像記得在兩種不同溫度、不同比例下有不同的反應,一種消去反應,另一種取代反應,記得這一點,但不是特別清楚,只得自己做實驗。

先是用一份濃硫酸和三份酒精,加熱,開始反應。酒精化學名是乙醇,80度不到便會汽化,馮雲山便是利用酒精跟水的沸點不同,將釀造的米酒中的酒精和水分離開來,得到自己做實驗的酒精。

正反應時,馮雲山猛然想起取代反應便是酒精分子內的脫水,取代反應生成乙烯。而乙烯並不是馮雲山現在想要的東西,他便中斷實驗。那便是另外一種消去反應了!馮雲山記起來了,很快,他再用三份濃硫酸和一份酒精,逐漸加熱,起反應了,究竟能不能生成那種東西呢?

對了,他又記起來了。生成乙烯的是要高溫,好像是一百七十度左右效果最好,而生成他想要的那個東西,則是溫度稍低一點,一百四十來度。只是,眼下並沒有溫度計,無法測溫,無奈,他記得紙的燃點便是一百三四十度,他只能先試了試讓黃紙燃起來的火力,再用同樣的火力去加熱濃硫酸和酒精。雖然有誤差,但也沒辦法了。

很快,到那個溫度點了。馮雲山待陶罐中的濃硫酸和酒精反應完全,將生成的高溫度的氣體引入一個皮袋中,皮袋已經鼓了起來。馮雲山用冷水冷卻一下,皮袋便又憋了下去,馮雲山晃了晃皮袋,有水聲。應該成了!馮雲山知道,只有他想要的那種物質才有這個特性,34度以上是氣體,低於34度便成為液體了。如果是乙烯的話,都是氣體,不會有這種水聲了。

找來一只小老鼠,放進一只陶缸內,馮雲山小心翼翼地從皮袋內倒入一點液體放進陶缸內,蓋上蓋子。然後,將陶缸拿到屋外空地,讓人憋住氣,隔老遠敲碎陶罐。只見那只老鼠早已經昏迷不醒了。

是了是了!成功了!這讓老鼠昏迷不醒的液體,便是馮雲山想要的東西——乙醚!

原本他只是想,聖軍當中成立了女護營,可以救治聖軍將士。不料,女護營較多人根本不識字,跟隨黃益蕓學中醫實在太慢,他便想讓女護營學點快速見效的西醫技巧。但對於行軍打仗的聖軍將士而言,最有效的技能便是外科手術,將中槍的鉛彈從身體取出。只是這種外科手術便涉及到一個問題,麻醉!於是,馮雲山想到了原始的一種西醫麻醉劑——乙醚。

吸入不太多的乙醚可以讓人昏迷,起到全身麻醉效果,雖然對身體有一定毒害,但相對救治傷口而言,是值得的。但乙醚終究有毒,稍微過量的乙醚還會讓人致死,所以馮雲山一直小心翼翼。

為聖軍將士的外科手術,準備麻醉劑,這便是他開始想制造乙醚的初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