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討胡檄文(第2/2頁)

《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不但馮雲山覺得自己寫得很有特點,連目前不肯投降、但後面迫不得已歸順的某個讀書人,事後也是如此評價:聖王將討胡檄文寫的通俗易懂,又不失文采斐然,怒罵滿清痛處,令其顏面無存,又喚醒百姓,奪取自立,重興大漢的民族自豪。此檄文尤勝十萬大軍也!

其一,用“天下者中國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也;衣食者中國之衣食,非胡虜之衣食也”這樣的話,突出了民族仇恨,強調滿漢之別。滿清是異族統治,荼毒欺壓中華數百年,喚醒漢人的民族意識,起來抗爭,奪回自己的江山。

其二,淡化拜上帝教的宗教色彩。馮雲山認識到拜上帝教是成為自己發展壯大的阻礙,準備慢慢淡化,首先在開頭他有意識地跟太平天國有所區分,自封為太平聖國聖王,太平聖軍大軍師,但他又擔心太早被清廷和天王東王他們注意,是以暫時以化名馮三代替自己。檄文中只是淡淡地提下聖教理論,勸人向善而已,不再強求必須信教。主要強調滿清對漢族的壓迫,突出聖軍的正統,以漢人的解放者自居。

其三,針對性強。馮雲山知道自己爭取的對象主要是缺乏文化的農民,檄文並不分析高深理論,放棄以往空洞的“反清復明復漢”的口號,只說滿清對漢族的掠奪和欺淩,強調旗人奸汙漢族美女,“韃子一人管十家,淫辱中國之女子,是欲中國之人盡為胡種也。中國有中國之配偶,今滿洲妖魔悉收中國之美姬,為奴為妾,三千粉黛,皆為胡購所汙,百萬紅顏,竟與騷狐同寢,言又傷心,談之汙舌,是盡中國之女子而玷汙之也”,就更加激起眾多文盲漢子對清廷的反感,繼而為了自己的女人,與清妖拼爭。

其四,使用了生動的謾罵,巧妙地侮辱了滿清的祖宗,要知道,罵人的話最容易引起百姓傳播擴散。“中國有中國之形象,今滿洲悉令削發,拖一長尾於後,是使中國之人,變為禽獸也。”“細查滿清韃子之始祖,乃一白狐與一赤狗交合成精,遂產妖人”。歷史上,鹹豐帝讀到檄文這段時,當場氣到喉頭出血。想想這情形,就心爽。

最後,檄文提到人間天堂——“聖國”,馮雲山心中的理想國度,政治清明,人人有田耕,個個有書讀,天天有肉吃,人民安居樂業,國富民強,讓天下人向往。

如此,馮雲山相信,備受盤剝的勞苦大眾,看到或聽到檄文,必定爭相去了解太平聖國,加入他的隊伍。

不圖別的,就為有畝自己的田地耕種,一家人能有口飯吃、不至於餓死!就為辛苦一年到頭來的收獲不用都交給滿清主子,不用給那些自稱奴才的人做奴才!相信,自己的隊伍很快就會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