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雲山道州(第2/3頁)

“怎麽去道州?天王東王不是讓我們沿湘江慢慢跟上天國主力嗎?我們是要去長沙啊。”陳桂堂躲在人群中壓低著嗓音叫道。

“誰在後面躲著亂說?到底是天父大還是天王東王大?天父的話都不聽了麽?”胡大妹耳朵很靈,直接在人群中喊了起來。五十多歲的她平時熱心助人,在天國下層老兄弟中威信很高,她一發話,反對的聲音立馬下來。

“那天王東王那邊怎麽交代?天父不是經常教導我們要聽天王東王的麽?”人群中還有聲音傳出,不知是畏懼東王還是心向東王,對改走道州提出質疑。

“哼!南王什麽人,各位老兄弟誰不清楚,難道還會害我們不成?更何況還是天父的諭令。便是天王東王在此,也得聽天父的。”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卻是盧七安排的一個親衛在鼓動眾人。

“是啊,南王最是仁義不過,當初我們一家子,還是他親手帶入聖教的呢。我相信南王!”

“我們跟南王走,他說去哪我們就去哪!”

“是啊,南王才是傳聖教給我們的人,我們要追隨南王去道州!”

躲在人後的陳桂堂不敢出聲了。陳桂堂已經認識到,這些教眾都是在後軍久待,平日與南王相處,對南王十分信任,加上南王一向對他們友愛有加,關懷備至,想煽動他們反對南王,絕無可能!他只有繼續潛伏下去,想辦法將信息報給東王。

馮雲山下令後軍束旗熄鼓,改變行軍路線,折轉向南,悄悄地朝道州方向行進。

本來,後軍和天國主力一分兵,馮雲山就有率後軍偏師進攻道州的打算!他可是知道,原本歷史上的太平軍,輕松占領道州城,並且在道州、永明、江華一帶招兵多達兩三萬人。這才是他的根本目的!有了足夠兵力,他才有軍力自保,才能和清軍抗衡,和天王東王抗衡。

學化工機械的馮雲山,看到路邊長的牽牛花,想到個假冒天父傳諭旨的主意。他將采來的牽牛花,磨碎成花汁,加熱後剩下粉灰,再兌水在白紙上寫了那二十四字,表面上看還是一張白紙。牽牛花汁含有大量花青素,當他將嘴裏含的一口米醋噴在白紙上時,花青素遇酸變紅,白紙上便馬上出現那紅色的二十四字真言。

馮雲山派細作營前後全面鋪開,前面領著後軍眾人避開湘江邊上的圩集,後面打聽桂林全州方向追來的清軍情報,又派李開芳領人抹除大隊行軍的痕跡,避免引來清軍追擊。

另一邊,盧七帶上百親衛營將士在行軍的隊伍前後來回巡查,嚴防有人脫隊走散,免得走漏消息。對一路遇上的零星山民,一律帶至親衛營暫時關押,防止被人知曉有太平軍出現過。同時,命令各營中兩司馬、伍長等人,帶領眾人呼喊著一二一的節拍號子,腳步跟隨口號節拍一路而行,行軍速度大為加快。

兩天後,馮雲山領著九千多人的太平後軍,來到了離廟頭灘60裏的水口山圩。後面偵查的細作來報,一支幾千人的清軍兩天前經過黃沙河,沿湘江朝北追趕天國主力而去。

聽到這個消息,馮雲山暗暗松了口氣。

前世歷史上的太平軍,在蓑衣渡受到重創,進攻永州,被尾隨的清軍追擊,未攻克,而後擺脫追兵攻克道州。如果自己率這九千多名教眾跟隨天國主力,沿湘江北行,很可能在幾天後就被清軍追兵追上,結局不言而喻。

派曾觀瀾、林鳳祥和李開芳領兩百余人,打扮成過路客商模樣,到圩集上采購了大批吃食用度等物,絲毫未驚動圩集上的百姓,太平後軍一行等繞過村落人多地段,繼續朝東南行進。

馮雲山等太平後軍,翻越人煙罕至的深山老林,穿過陡峭的扁擔坳,一路向東南行進。沿途親衛營和細作營在行進教眾周圍四面散開,凡是碰到的百姓,全部脅迫進教眾之中,一路經過三個圩集,勸說、威逼的民眾竟達近千人。一方面,有七百多人在後軍各級典官的宣傳勸慰下,紛紛加入聖教,成為天國一員。另一方面,還是有四百余人不肯入教,只想回鄉,馮雲山也答應他們,再過半月,等太平軍不需躲藏行蹤後,即放他們回家。

一路上,親衛營對教眾嚴加管束,力圖將後軍行軍路線嚴格保密,不教清軍和天國主力知曉。馮雲山就是在打個時間差,等天國主力離得遠了,中間又有清軍阻隔,自然無法顧及到後軍這邊。待他在道州一擴兵,有了一定的兵力,一切都會改變。

農歷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太平後軍等人終於越過山林,到達一處名為牛路口的山隘口,見旁邊有處瑤族山寨,一問得知,離道州城只有四五十裏。

馮雲山命太平後軍眾人大肆舉起天國的踏雲聖龍黃綢旗,敲響戰鼓,萬余教眾正大光明地在山隘外的瑤寨旁安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