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咨明輔(四二)

被當朝宰相怒視著,韓岡的神色依然平靜,蔡確心頭的怒意一點點地消退下去。

韓岡不是劉攽、石延年那樣愛開玩笑的人,既然說得肯定,那麽面前的這段松木也許的確就是他所說的火炮。

蔡確第三次將視線投向那段木頭,這一回觀察得更加仔細。

還是松木。一丈長短,一尺粗細。前面的一端開了孔,碗口大小,而且是小碗。再仔細瞧瞧,應該用鋸子將這一段松木豎著鋸成兩半,然後將一段木芯給掏空,另一端則保留原樣留著。最後用鐵釘釘回去,接著用鐵箍箍好。

蔡確看不出個眉目,但明顯的是粗制濫造的產品。

“玉昆,這到底怎麽用?”

韓岡招了方興過來,“試過幾次了?”

“四次。換了兩門炮。這是第三門。”方興回話道,“第一門炮試射了三次,第三次,木頭被炸裂開來。第二門炮,可能沒做好,火都從縫子裏面冒出來了。所以又給這第三門加了兩道箍。”

“準備發射吧。”韓岡讓方興過去,回頭又對蔡確道,“火藥威力不小。炮管不結實一點,就會跟鞭炮外面的紙殼一樣炸碎掉。木頭還是不夠牢靠。不過也就試一下,讓人看看這是怎麽用的。”

蔡確這才發覺,空氣的確有著淡淡的硫磺味道。

“已經試了幾次,看來是不會有問題了。”

“沒親眼看過實驗,韓岡也不知道到底行還是不行。”

“玉昆過於自謙。若沒有把握,當不會在殿上誇口。”

“我是說的沒把握是這松木炮。”韓岡還是沒把話說出口,松木炮只是在故事裏面聽說,實際上並沒有接觸過,不比他想要打造的金屬火炮,四處旅遊時見過不少實物,青銅的,熟鐵的,他都見過。

而且這個松木炮也是臨時趕工的結果。現在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車床、銑床、鏜床,只有簡單的加工平台。在造這具木炮的時候,並沒有派上什麽用場。第一門炮是用鑿子硬鑿出來的,接下來做第二門炮的時候,有個工匠提議,直接用燒紅的鐵棒將樹幹中央灼燒成碳,然後鏟掉後再細細打磨,以配合尺寸。說快也是很快,一天下來,就造好了三門。

韓岡和蔡確說話間,方興那邊已經準備好了。

幾名雜役將火炮在架子上用繩索固定好,又用繩索將架子牢牢地綁定兩旁廊道上的幾塊石礎。炮口正前方,是那塊厚木板,但跟著又牽了只羊過來,拴在木板前面。

“之前幾次都沒有用活物做靶子,這一回試試。”

另外一名雜役則捧了一只碗出來,裏面黑糊糊的,裝滿了火藥。

“火藥一多起來就很危險,不敢放得太近。”方興又走了回來,與韓岡、蔡確說道。

那名雜役拿著火藥,卻沒有直接往火炮口中倒,而是先倒在了一塊絲綢上。

“這是?”韓岡疑惑著問。包起來火藥,讓他有了一種熟悉的感覺。

方興解釋道:“火藥太細碎,總是漏了許多在內壁上,一開始怎麽也弄不進去,浪費了許多。所以就想了個辦法,幹脆就用細紗給包起來。這樣也方便。”

雜役用絲綢將火藥包好,揉了一揉,調整了一下大小,便順著炮口塞了進去,另一名雜役早就拿著一根一頭長木杆在等著,見火藥包放進去了,就拿起木杆往裏面用力地搗實了。

緊接著就是一枚直徑只有三寸、鑄好的鐵球放進了炮口裏面,同樣將之搗實。這是韓岡吩咐下來的。對大金作來說,是個很簡單的工作。

“這是炮彈,相當於霹靂砲的石彈。都是砸出去的。”韓岡說著,讓人拿了另一枚給蔡確看。

蔡確聚精會神地看著,到了現在,他已經漸漸明了其中的原理。只是還不知道威力如何。

火藥、炮彈都放好,另有一名雜役拿著根鐵釬從火炮上方紮了進去,蔡確這才發現火炮上方靠後的位置,有一個孔洞,不算大,但看起來是深入到火炮內的空洞中。

那名工匠杵著鐵釬用力搗了兩下後,抽出來,看了眼鐵釬的前端,然後便將一根細繩放進了。

“那是引火繩,點火用的。”方興繼續解釋,看著前面都準備好,又道:“相公、宣徽,要點火了,還請稍稍移步。”

他說著,指了指火炮的側後方。那裏用草袋裝土,堆出了一道墻來,倒像是防洪時的樣子。

面對蔡確疑惑的目光,方興賠著笑臉:“相公,宣徽,這火炮是急就章做出來的,說不準會不會就這麽爆開來。兩位身系國家安危,還是稍稍站遠一點比較安全。”

方興也難做,為了表現火炮的威力,不能減少裝藥量,但又要保證在場的兩位大人物的安全,著實讓他頭疼。

韓岡不讓他為難,“持正相公,你看,我們稍退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