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舒心放意行所願(下)

時間一點一滴地過去。

雖然還沒到開門的時間,但來到宣德門前的文武官員們卻越來越多。朝臣們都是想早一步得到最新的消息,遠比往日早上一個時辰,便又官員聚集在宣德門前。

僅僅是低聲細語的議論,匯集起來後也成了一股嗡嗡如同蜂鳴的聲浪。

“元長。”蔡京的身邊也有人聒噪著,同科的友人趙挺之正強壓著興奮低聲說著,“你聽說了沒有?”

“是二大王逗留宮中未出?小弟已經知道了。”

“豈止是二大王逗留宮中未出!”趙挺之一下拉高了聲音,但立刻又警覺地望望左右,小聲道:“兩府諸公可全都給召入了宮中。就在兩個時辰前,趕在下半夜。”

蔡京當然知道,他還派了家人守在禦街前。不過他卻略略瞪大了眼睛:“竟有此事?!”

“騙你作甚?!”趙挺之轉著脖子努努嘴,“沒看現在都在議論嗎,恐怕不知道的加上元長你,都不會超過十人。”

“若是聖躬不豫,可不是現在的情形。京城裏早就響鐘了。”

一年前,太皇太後上仙,京城中各家寺院的銅鐘鐵鐘同時敲響。若是天子龍馭賓天,當然不可能會是現在這般安靜。

“就怕不是啊!”趙挺之搖搖頭,“今天的早朝,還不知道是誰從殿後出來呢。”

看似憂心忡忡,但趙挺之的雙眼中卻掩飾不住興奮之情。

這也正是蔡京現在的心情。帝位的轉移,必然會給朝堂大規模的震蕩,不知會有多少重臣從高處落下,留下一個個空位待人填補。對於沉寂下僚的低品朝臣們來說,卻是最好的機會,只要把握住了,就有一飛沖天的可能。

宣德門五道城門中最外側一道突然有了動靜,隨著門後的聲響,被拉開了一條縫隙。門前的朝臣中,立刻就引發一陣騷動。

蔡京心中驚訝,晨鐘還沒敲,應該還沒到開門的時間。

隨即兩隊由七八名內侍和班直組成的隊伍,各有一名身穿紫袍、背負黃綾包裹的黃門領隊,從宣德門的側門中出來。

是傳達聖諭的內侍。

“不知是給誰的。”趙挺之盯著兩名紫服黃門背後的黃綾包裹。

蔡京拉著他退後了兩部,“還是先讓一讓吧。”

朝臣們給他們讓出了道路。

兩隊人馬一前一後,並沒有放馬疾行,而是亮著嗓子高喝著:“兩府宰執同請,延安郡王已為皇太子,皇後權同聽政。”

門前廣場在一瞬間就變得安靜了,隨即卻又化作更大的聲浪爆發了出來。

“皇後垂簾,這怎麽可能?!”

不是沒有人懷疑自己的耳朵,但當身邊的人全都發出疑惑地質問,卻反而得到了證明。

“太後尚在,皇後如何能垂簾?!”趙挺之驚怒道,“祖宗法度呢?!”

“祖宗法度……”蔡京嘆了一聲,仰頭望著宣德門城樓上的一盞盞猶在閃耀的燈火,“熙寧、元豐十三年,不知是在做什麽?”

現在皇後權同聽政,請太後垂簾的奏折就怎麽也不能上了。幸好請封孫思邈的奏折還能派上用場。

“有備無患終歸是沒錯的。”蔡京安心地想著。只是他再一摸袖袋,臉上卻一下泛起古怪的表情。

“怎麽了,元長?”趙挺之問道。

“不,沒事。”

蔡京搖搖頭,心裏卻發了慌。方才陡然間吃了一驚,現在都忘了請太後垂簾同聽政和請封孫思邈的兩份奏章,各放在在哪一只袖袋裏了。

宣德門已開,人流湧動,蔡京暗暗叫糟,這時候,任何有異於常人的動作,都會引起他人的注意。身前身後都是人,萬一打開來給人瞥見了內容,而又不是自己能遞上去的那一份,那麽就有些危險了。

“早知道就不那麽急了。”蔡京後悔著。

他是想在朝會上直接將劄子遞上去的,這樣才能讓太後或是皇帝記住自己的名字。否則從通進銀台司、中書門下這麽繞上一圈,那就不知會有多少份同樣的劄子一並送到天子的案頭上。那時候,天子或是太後只會關心誰沒有進劄子,而不是誰進了劄子。

環目望望左右,就是附近,蔡京發現就有幾個摸著袖口,神情呆滯,與自己相仿佛的朝官。

人太多了,現在可不能拿出來確認。但蔡京還是大著膽子,往袖口裏掏,這個機會一輩子也不一定能撞上幾次,哪裏能放過。只是他剛剛將一封劄子掏出來,卻突然間被人撞了一下。

猝不及防,蔡京的手指不由得一松,啪嗒一聲,手上奏折落到了地上。

蔡京心頭大驚,立刻駐足彎腰,想將落地的奏折給撿起來。可剛剛彎腰,他的手就停了下來。與他同時彎腰的還有一人,落在地上的奏折也多了一份。

奏折都是同樣的外皮,大小形制完全相同,落在地上的位置靠在一起,根本分不出到底是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