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十一)

王舜臣想要全取河西之地,以他的手上六千兵力是遠遠不夠的。從涼州【今武威】一路往西北走,甘州【張掖】、肅州【酒泉】,瓜州,駐防都要留人,到了沙州【今敦煌】還能有多少兵?

自然要調動起當地的兵源來助陣。就像當年韓岡在廣西做的那樣,也是一直以來西北用兵的固定模式。

馮遠當然明白王舜臣的用心。入華夏則為華夏,入夷狄則為夷狄。王舜臣拿來用的雖是後一句,但關鍵還是在前一句上。

“如果能為中國效犬馬之勞,那也算是入華夏吧?”

“自然。總得一步步地來啊……”王舜臣對馮遠笑道,“木征、董氈如今不都穿得跟漢人一樣?熙河諸蕃部的族酋們,除了臉皮黑,看穿戴都跟漢人沒差別。”

“什麽時候他們能讀書考進士了,也就跟漢人差不多了。”

“遲早的事。董氈的便宜兒子阿裏骨在蕃學裏面也是學得有模有樣,過些日子給他一個貢生名頭,去京中考上一次,中是中不了,可回來後也能暫攝差遣了。”王舜臣搖搖頭,“說得遠了。如今要做的,是將涼州的漢蕃兩家手上的兵全都弄出來,與官軍一起打到沙州去。”

“倒也不難,不外乎以利誘之、以勢迫之。”馮遠對王舜臣道,“小人先去找兩家,讓他們帶頭同意就好了。”

“沒那麽麻煩,召集過來吩咐一下就行了。敢不聽話,就拿兩家出來殺雞儆猴,也不費多少手腳。聽話的,各州非漢人的戶口,全給他們都可以!”

這是前幾年南征時的手段,馮遠想了想,也覺得這個手段不錯,同樣能成功。

“不過涼州也要小心。”王舜臣邊想邊說,“說不定從哪裏繞出來一隊西賊,抄我們的後路。”

“從哪裏?!”馮遠很意外。

從涼州徑直往東,不用向南繞道蘭州,也可以直通黃河之濱的應理【今寧夏中衛】,再往前百十裏就是葫蘆河口和鳴沙城。那正是苗授和王中正往攻靈州的道路。

除此以外,馮遠不記得還有其他道路從興慶府通涼州,而不用經過官軍已經占據的黃河谷道。難道黨項人的騎兵能向西穿過賀蘭山進入大漠,再向南穿過合黎山抵達涼州不成?

“山裏面總有些許小道,而且涼州守軍在破城時逃散了不少,也得防著他們。”王舜臣嘆道,“既然三哥擔心官軍會失敗,我也不能不防著。”

“說得也是……還是將軍考慮周全。”

“不過留下千人也就足夠了。剩下的就跟俺去搶地皮、搶錢糧、搶女人、搶好馬!”王舜臣說著跳了起來,繞著庭院中的大宛龍駒走了三圈,眼中滿是不舍,“這麽好的馬,可惜不能騎著上陣……幹脆獻上去好了,省得有人惦記。”

馮遠垂下頭,將驚訝藏在心底。很少能見到一名武將能壓制自己對寶馬神兵的喜好,而且王舜臣還是有名的好美酒、好美色,對兵器、戰馬同樣是喜歡珍藏精品。

但王舜臣說得也沒錯,母馬一般是不上陣的,沒有閹割過的公馬也同樣如此,能繁衍更多好馬的種子,上陣就太浪費了。既然不能用,留在手上也沒意義,還會被其他高官惦記,不如直接獻給天子。

“來自大宛的良駒,只要打通河西,遲早還是有機會得到的。”

“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先打到沙洲去。”

馮遠接手的任務是布置順豐行在河西乃至西域的商路,不過在外面暫時掛了王舜臣幕僚的名頭。而王舜臣帳下除了馮遠,還有三名幕僚。幫忙書寫奏折、文章的,查對軍中錢谷的,參贊軍中機務的,加上馮遠一共四人。

不過這幾名幕僚的職司之間,分得也不是那麽清楚,許多事都是與王舜臣聚在一起議論敲定。每次與他們商議過後,王舜臣都會覺得這樣的幕僚才用得放心。自家請來的幕僚總歸跟自己一條心,朝廷安排下來的幕職官都只會想著自家的前程。韓三哥一心想要改進的什麽參謀制,哪裏能讓人放心。

當年機宜文字難道不是經略司中的幕職嗎?可看看王資政當年,跟李師中、竇舜卿打了多少擂台。還有曾經聽他漏過口風、專一規劃軍略、統掌軍令的新衙門,到底是文官還是武官?武官……各路帥臣可都是文臣。文官……那他們跟樞密院爭權之余才會做正事,而且上來的只會是會做官的文臣,軍事根本指望不上。

將另外三名幕僚招來,還有副將白玉,一起點算清楚了城中的錢糧,差不多足夠王舜臣麾下的六千兵馬使用上一陣。

有了還算充裕的糧草打底,王舜臣的盤算也就有了實現的可能。他與白玉,以及四名幕僚一番商議,敲定了之後的方略,接著又讓幕僚出去暗地裏聯絡了幾個親信,王舜臣便下令擊鼓聚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