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

“黃金滿竟然投了宋人!”

申景貴的叫聲中充滿了驚訝和不可思議。黃金滿行事一向沉穩,甚至在許多人眼裏都到了膽怯的地步,怎麽就敢這麽毅然決然地跳到了宋人那裏去,照常理,好歹也要猶豫一陣子,再跟他們三人聯系一下才對。

因為這條緊急軍情,來自廣源州的三位蠻帥皆聚集在劉紀的大帳中,討論著接下來的應對,但起頭的並不是對未來計劃的商議,而是抱怨。

韋首安憤恨:“難怪李常傑那麽大方,將邕州城讓了這麽多出來。”

“現在大半散在城中,真的給李常傑算計了。”劉紀臉上看不出來怒色,可心中同樣是怒火沖天。

因為在邕州城中爭奪劫掠的目標,廣源州的蠻兵還跟交趾人起了好幾起沖突。劉紀本來還準備著與李常傑和宗亶為此事扯皮的,沒想到整件事根本就是一個陷阱。

“得快點將人從城裏撤出來。”申景貴說了一句廢話。

其實在聽說歸仁鋪大敗的第一時間,他們三人都已下令將散在城中的部眾即刻召回,但邕州城這麽大,下面的人都搶紅了眼,能有多快可想而知。

“全撤出來的差不多還要有兩天的時間。”韋首安板著臉,咬著牙,“宋人能給我們多少時間,李常傑又會給我們多少時間?”

“絕大部分一天之內就能回來了,剩下的就由他們自己去好了。”劉紀冷漠地說著,“漢人有句話:當斷不斷,反受其亂。這時候,一切都耽擱不得。”

“收回來後怎麽做。”韋首安望著另外兩人,“要撤軍的話,李常傑和宗亶會不會點頭?”

“要不然幹脆……”申景貴沒將話說下去。但劉紀和韋首安都明白他的意思。

韋首安正要說話,帳外的守衛進來通報,“洞主,大營那邊派人來了。”

“李常傑他們要做什麽?”申景貴立刻問道。

“絕不會有好事。”韋首安立刻道。

劉紀嗯地一聲點點頭:“若是讓我們去大營,必然有詐,誰都不要去。”

申景貴和韋首安立刻點頭:“知道了。”已經吃了一個大虧,交趾人在他們的心目中再沒有信譽可言。

從中軍大營而來的信使,走進了帳中。

劉紀臉上堆起虛假的笑容:“不知李太尉、宗太尉有什麽吩咐?”

“黃金滿投敵,宋人援軍已抵歸仁鋪。奉李、宗二太尉之命,著三位洞主撤軍歸國。”

劉紀、韋首安、申景貴三人都沒想到李常傑會如此幹脆,直接將之攤了出來。

“李太尉要我們怎麽撤?”

韋首安冷淡地問著。若是李常傑敢拿他當殿軍,他轉頭就去投靠宋人,追著交趾兵打。

“李太尉與宗太尉商議已定,由他本人領軍親自殿後。而宗太尉則指揮向南撤軍。宗太尉的軍令,要三位洞主盡快從城中撤出來,渡過左江。”

既然並不是要招他們去大營,也就不需要砌詞反對或是拖延。劉紀低頭,領著韋、申二人一同接下軍令。

信使走了。兩對眼睛一起望向劉紀。

方才申景貴的提議還沒有得出結論,而李常傑和宗亶又釋放出了足夠的善意。接下來該怎麽做,到底該站在哪一邊,現在韋首安和申景貴兩人都疑惑,拿不定主意。

“……先回去再說。”劉紀沒有猶豫太久,“回到廣源州看宋人會怎麽做。”

“可劉永……”申景貴欲言又止。

劉紀是廣源州四位大首領中領頭的一人。其他三位蠻帥雖不能說是對他馬首是瞻,但劉紀說話的分量最重卻是沒有任何疑問的。而且劉紀的親弟弟也在昆侖關中,黃金滿既然投靠了宋人,那劉永當然沒有可能例外。

要是這樣的話,是不是該往宋人那裏靠上一靠?申景貴和韋首安都在這麽想著。

只是劉紀心存懷疑。

弟弟劉永到現在都沒有消息。黃金滿投宋,如果劉永也一起跟著投宋的話,少不得會立刻派人來聯絡自己。這消息,絕對會比宋人進兵的速度要快。但到現在也沒有一點動靜,盡管可以用各種意外來解釋,但劉永的直覺上,已經覺得自己同胞兄弟已是兇多吉少。

而且這不僅僅是直覺的問題!

劉紀記得他前天最近一次收到劉永傳回來的消息,上面說他已經進兵賓州,如今收獲頗豐。他的那個弟弟一向貪得無厭,以劉紀對他的了解,不搶個盆滿缽滿,就絕不會打道回府。不可能只搶了三兩天,便轉回昆侖關。

從時間上算,劉永在劫掠的時候,正好會撞上來援救邕州的宋軍……不論從什麽角度來看,都可以說他的弟弟必無幸理。

另外黃金滿的為人,劉紀也很清楚,絕不會因為被許了一點好處就輕易反叛。盡管之前的幾年,因為宋人嚴禁緣邊市易,他的部族損失極大——只比自己少上一點——但交趾派人來勸說一同出兵的時候,黃金滿是最後一個才點頭,而且聽說是因為下面部眾強烈要求才不得不同意,同時出兵的數量也是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