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一筆定黜陟(下)

韓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午後。

淅淅瀝瀝的雨聲敲打在庭院中的青石板上,撐開窗戶,潮濕而微寒的風立刻吹入了房內。清新的空氣,讓韓岡精神為之一振。

梳洗過後,韓岡順著廊道往前廳走去,卻正碰上今日休沐在家的王厚在觀雨。

雨水從檐上嘩嘩的淌下來,一幕水簾掛在面前,王厚怔怔地看著。

韓岡走了過去:“終於下雨了。”

王厚扭過頭來,“這個冬天,京東、河北雨雪都少,朝廷裏面不少人都在擔心呢。”

韓岡眉頭一皺,回想起來,情況的確正如王厚所言。

他自上京之後,心神一直都放在考試上,根本都沒注意多少天沒有雨雪了。不,他是注意到了,還為兩個月以來的好天氣慶幸不已,完全忘了農事。

“幸好下了雨,開春下一場透雨,好歹能緩解一下幾路的旱情。”

王厚擡頭看著天上的雨雲,似乎漸有散開的跡象:“若能再稍微下多一點就好。”

“是啊,最好再下多一點。”韓岡道,“今冬河北、京東無雪,春後田裏的蟲子恐怕要多起來了。”

“這也不是我們能管得了的。”

王厚自嘲地笑了一笑,一個三班主簿,能管得什麽事?就是他做樞密副使的老子,也不便在中書的管轄範圍上指手畫腳。倒是韓岡,可以在王安石面前提上一句。

與韓岡一起向前廳走,王厚笑著說道:“看玉昆高枕無憂的樣子,當是高中無疑!”

韓岡搖搖頭,“那要到發榜後才能知道。”

韓岡對自己的學問還是有著自信,但他更清楚,並不是所有有才學的士子,都能考中進士,運氣也占著很大一部分因素。

韓岡向來不願去賭運氣,將自己的命運放在天數上,根本不合他的性格。在不觸犯規則情況下,盡量讓自己擁有一個更為穩妥的前途,就一直是他重點考慮的關鍵。

所以他才會在昨天的考試上,故意放棄了三條正確的答案,又一直拖到了最後才交卷,就是不想去依靠運氣來決定自己的命運。盡管如此的確是形如作弊,但韓岡可不在乎這一點小事。論能力論功績,韓岡比誰都有資格,即便論才學,他也不認為自己夠不上進士的標準。

其實韓岡並不能確定自己其他二十七條一條不錯,但從王雱那裏了解了審題規則的他更為清楚,二十七條中格並不是死規定,可以允許例外。既然如此,只要能夠表明自己的身份,這個例外他一樣有機會拿到手。

只要身份表明,他就有很高的幾率將自己的卷子呈到主考面前。而就算能全數答對三十道經義,史論上還有被點檢、考試、覆考三方一齊黜落的可能性。

兩邊的成功率都不是百分之百,但從幾率上來講,當然還是前者更大一點。

為了能讓自己卷子一路過關斬將,韓岡耽思竭率,用盡手段,而他的選擇也無可厚非。同樣的,他在史論上也下足了功夫,相信足以通過四名主考的評判。

當然,機關算盡太聰明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不過……

“這是個機率問題。”

陪著王厚走在雨聲不斷的長廊上,韓岡低聲地自言自語。

……

其實試卷批改得也快。

葉祖洽、上官均、陸佃這十幾位點檢試卷,用了三天的時間,去批改總計五千余份的考卷。他們以批改墨義帖經為主,兼及策論。因為是檢查有著正確答案的墨義,批改起來只耗眼力,卻不用費神思量,基本上一個時辰,就能過去五六十份,平均一人三百多,不到四百多試卷,兩天就批改完畢。多花的一天,是將批改過的試卷互相交換,檢查其他人批改得是否有錯誤。

僅是通過墨義帖經這一項,就一下刷去四千多人。除了一些策論文章確實好到讓人難以釋手的卷子,沒有達到二十七條中格這道紅線的貢生,便全數被黜落了——雖然之後還有一次復核,但能起死回生的卷子,幾乎不會有。

最後送到考試和覆考那裏的卷子,就只剩一千余份。考試官六人,覆考官四人,這兩道關口,主要是評判史論一部。加上點檢試卷,三方的評分如果相同,便沒有什麽可以說的,若是不同,則呈交主考。這一項評判,就比較耗費精神,前後一共用了六天才宣告結束。

就在以明法科為主的諸科考試,全部結束,特奏名進士考試開始的時候。覆考官也終於完成了他們的工作,將最後剩下的近五百份卷子送到了曾布、呂惠卿等人的手上。

其中有兩百余份沒有爭議,連過三關被確定可以中格的卷子;另外還有兩百多份點檢、考試、覆考三道評判之間不相合的試卷,需要四位知貢舉來敲定。

四個主考要最後敲定四百名【注1】進士,耗費的時間更甚點檢、考試和覆考。曾布、呂惠卿、鄧綰、鄧潤甫四人各自默不作聲地翻閱著考卷,廳中一時間只能聽到沙沙的紙張翻動聲。也只有看到紕漏過甚的卷子,拿出來當個笑料;或是有什麽出色的詞句,念起來交流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