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誰言金瘡必枉死(下)(第2/3頁)

所有的士兵、民夫得病後,都是苦挨著,最多也只能得到幾個親近好友的照顧。由於那些親近好友也得按日出工、巡檢,病人和傷員得到的照料也是時有時無,多半還是等死。

見王舜臣糊裏糊塗地一進門就拆自己的台,韓岡立馬瞪了他一眼,這事難道他不知道?就是沒有醫生才好啊!

王舜臣被這麽一瞪,脖子便是一縮,不知自己犯了什麽錯。

韓岡走過他身邊,扯著他往外走:“先去傷病營看看再說,萬一有著醫官,也好讓他診治一下。如果如王兄弟你所說,沒有大夫給人診治,那就更要去看看!”

帶著幾名傷員到了城南傷病營。不同於外界的喧鬧喜慶,破敗的營地陰森寂靜。營房內看不到一個醫官,只有上百名傷卒面容呆滯地躺臥在幾間營房的通鋪上。充斥於耳中的盡是傷病員的哀聲,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腐臭的味道。

遍地是膿血和汙物,還有老鼠和蟑螂的屍體,可以看出,甚至自冬天開始前,傷病營就完全沒有打掃過。正如王舜臣所說,這座傷病營,直通的是化人場和亂葬崗。只站在其中,韓岡就覺得自己壽命便已縮短了許多。

四個有傷的民夫惶惶不安,向韓岡懇求道,“秀才公,不能把俺們留在這裏。俺們又沒大礙,能趕車,能走路,帶俺們回去罷!這裏都是救不回來的死人……”

“誰說的?”韓岡聲音莫名提高,打斷了四人的話,“只要用心照顧,除了傷太重的,又有誰救不回來?!”

韓岡的聲音驚動了苟延殘喘的傷兵們,他們一個個擡起頭來,望著莫名其妙來到營中的幾個陌生人,眼中都是疑問:

他們到底想做什麽?

韓岡挺直了腰杆,迎上數百道疑惑的視線,音量又大了數分,“誰說在這裏是等死!”

……

“韓三哥,你真的要留在這鬼地方?”

王舜臣已經在傷病營中待了一夜,他看著韓岡找來了民夫,指揮著他們和傷員們的同伴一起清理營房,換洗被單,又一個一個地給傷員們清理傷口。但他還是弄不清韓岡為什麽要這麽多事。

“這是王兄弟你第三遍問這句話了!”韓岡頭也不回,專心致志地給一名肩頭中箭的傷員更換繃帶,一夜過來,傷員們的眼神已經變了,疑惑雖不減,卻多了許多感激,“我的回答還是一樣。既然讓韓某看到了,我又如何能走得心安理得?”

無視周圍傷員怒目瞪來的視線,王舜臣仍苦口勸著韓岡:“這真不是三哥你的差事啊!”

“仁者愛人,此是儒門之教。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佛家之語。無論儒家、佛家、道家,都有講一個仁字。眼看著這些傷員重病待死,如何不救?與差事又有何幹?”韓岡回頭,一夜未睡的他臉上露出了一抹略顯疲憊的笑容:“必先助人而人助之。你出力幫他人,他人日後也會幫你!”

韓岡不避汙穢,親手用鹽水給傷員清洗幹凈傷口,撒上一些放在營房中、不知有效無效的金瘡藥,再用幹凈的細麻布小心地包紮上,“凡事但求一個仁心,至於別的什麽,倒沒必要去計較了。”

韓岡留給王舜臣的印象是果決狠厲的性子,才智過人的頭腦,喝酒時豪爽大氣,被人羞辱時脾氣則會變得很暴躁。但一直以來,王舜臣都沒想過,韓岡竟然還有一顆仁愛起來就有些婆婆媽媽的娘們兒心——用文人的話說,就是婦人之仁。

王舜臣不知這樣形容韓岡到底對不對,但在他想來,等先回去交了差事,再來救人也不遲啊!能救些傷病的軍漢是好事,王舜臣也被韓岡救治過,當然不會覺得救人是壞事,可何苦把自己搭進去。

他不是沒猜測過,韓岡如此是不是有著另外一層用意在,可王舜臣左想右想,也想不通透。他煩躁地抓著頭,在營房中隨著韓岡轉來轉去,盡管在職事上與韓岡全無瓜葛,但王舜臣覺得韓岡不走,他也不該走,卻不得不在這裏心煩意亂地等著韓岡回心轉意,打道回府。

又給一名傷兵換過繃帶,韓岡直起身子,反手捶了捶腰。一夜過去,他彎著腰給傷員換繃帶不知多少次,又在營中走來走去,腰腿幾乎都沒感覺了。回頭一看,王舜臣竟然還跟在身後。

“王兄弟,你還是先回秦州復命去,留在這裏耽誤事啊……”

王舜臣很堅定地搖搖頭,“一起來的,當然要一起走。俺豈是那般沒義氣的人?”

韓岡見狀,扯著王舜臣走到門外,“王兄弟,不是為兄不想走,實是走不得。王機宜要對付陳舉還要一些時日,現在回去,那是正撞在槍尖上……”

“三哥欺我!你何曾懼過陳舉半分?!”王舜臣不是沒想過韓岡不肯回秦州,是為了要躲著陳舉。但這一路過來,看韓岡的表現,反過來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