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教訓(第2/4頁)

這和富貴人家的孩子將名字抄了散給販夫走卒去念是一個理……

賈琮笑了笑,道:“讓太後費心了,老輩的親長,到底經驗老到些,比晚輩主意多。孫臣住在那……只是擔心宮人不上心,沒什麽的。”

眾人聞言一笑,只當笑話去聽。

太後卻沒笑,反而拉著賈琮的手道:“也是個操心的命啊!放寬心,放寬心,兒孫自有兒孫福!那個關氏哀家也看了,旁的不說,是個好生養的,哀家這一輩子,就沒見過比她更好生養的……如今她親自奶孩子,斷不會有差錯。你夜夜守在那,你父皇也不放心你,心疼你,哀家也不放心呢。”

賈琮知道,其實太後是不放心武王……

他點點頭,道:“從昨兒開始,小妮兒情況好了許多,昨兒晚上哭的時間也少了大半。今晚不必去了……”

太後聞言驚喜道:“哎喲!那敢情好!”

賈琮不欲多言此事,問葉清道:“還唱不唱了?”

葉清撇嘴道:“老祖宗心疼你,不讓唱了。”

太後嗔笑道:“你唱旁的也罷了,怎好讓堂堂太子唱朱買臣?你自己也不嫌晦氣。”

朱買臣乃漢朝名臣,但年輕時歷經坎坷。其妻崔巧鳳見其不上進,就以惡言相激,逼其休妻。等朱買臣得高官回鄉時,崔巧鳳再去見,卻被以覆水難收而拒,還遭譏言諷刺。崔氏傷心投江水自盡,實為悲劇。

雖也有不同的說法,但崔氏最終都投河或是上吊死了,因此太後不喜。

既然太後不喜,這戲自然唱不成了,且好笑的笑料已經過了。

又讓宮裏的戲班子上去唱了極幾折後,大家酒足飯飽,也就散了。

葉清等人送太後回慈寧宮,賈琮則送武王回鹹安宮。

“北邊的風越來越緊了,漠南蒙古諸王公已經都搬至大同府暫避了,膽小些的,已經往京城裏來了。”

歸途,武王同賈琮說著軍要之事,他一直想將平生所學傳給賈琮。

賈琮點點頭,他雖擔憂兒女事,但從未耽擱過政事,道:“兒臣知道。”

武王聞言看著他笑了笑,道:“朕知道太子知道,還知道你派錦衣衛南下,責令蒙古諸王襄助大乾行事,否則嚴懲不貸。對於蒙古諸王,朝廷素來是羈縻安撫之策,太子想變一變?”

賈琮緩緩點頭,道:“每一代,天家都將宗室女嫁給蒙古諸王,以安撫收攏人心。當然,大乾開國百年,尤其是自父皇橫掃草原之後,至少漠南蒙古再無起兵事南下之心。朝廷高官厚祿尊崇養著,在從前,不能說錯。但此一時彼一時,世道已經變了。刀槍弓箭駿馬的年代裏,這群草原狼不能不安撫著。因為一旦生變,將會牽拉住朝廷太多的精力,為禍不淺。幾千年來,能以羈縻之法束縛住漠南蒙古不亂者,唯有我朝,功勛卓著。但是現在,南邊的火器源源不斷的送來,兒臣將作監裏掌心雷、子藥包、地雷更是日出百枚。以晉商千萬家財為資,這一仗,朝廷要徹底掃平草原之禍,打的他們再無膽南顧。當然,軍事指揮上,還是仰仗父皇坐總調度。兒臣只能當個軍需糧草官,配合父皇行事。”

武王哈哈一笑,從肩輿上伸出手拍了拍賈琮的肩頭,道:“太子與朕,又何須分個彼此?你做的極好,比朕料想的還要好。你逼著大同府的蒙古諸王配合大軍行事,尋出漠北蒙古的蹤跡,以便設伏或者決戰,都是極明智的做法。李道林、劉智、左崇他們都頗為贊許,誇你有魄力,有膽略。唉,若非太子不許,朕真想禦駕親征哪!”

賈琮無奈道:“父皇,北面的戰事就算了。用火器去對戰草原騎兵,沒多大意思。您要是好好將養龍體,等南面起戰事時,兒臣侍奉您親自去瞧瞧。那邊的戰事,才過癮!巨艦,巨炮!成百上千門火炮對轟,連天都能炸塌下來。”

武王聞言,簡直心神往之。

只是隨即,眼中閃過一抹黯淡。

他沒時間了……

……

東宮,明德殿。

自大明宮回來,賈琮在此接見了將作監新任大匠陳然陳子川。

這個出身仕宦之家,卻沉迷於墨家匠作技藝的年輕人,原是賈琮幼年好友。

數年前就將他送至濠鏡,在葡裏亞人的工坊裏當學徒。

後來盎格蘭人送了火器生產線給賈琮,陳然便掌起總來。

這二年,天天拿金銀買好酒好菜請濠鏡的各路洋師傅好吃好喝。

憑此學到的技藝,足夠他撐起內務府的將作監。

這位酷似後世馬爸爸的年輕人,如今也氣度沉穩,一板一眼的同賈琮見了禮。

賈琮擺手叫起後,問道:“聽王春說你要見孤,往後你有事直接來見便是,不必再一層層通秉,耽擱事。”

陳然聞言笑了笑,道:“如今不比從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