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9章 歸去來兮(第6/6頁)

因此,當以太祖為廟號,謚為高,為太祖高皇帝。

皇帝郭瑾以為可,便以此為結果,公示天下,以大行皇帝郭鵬為魏太祖高皇帝,蓋棺論定。

接著,郭瑾宣布全國進入國喪期,同時公布太上皇親筆遺詔。

太上皇在遺詔中交代了自己的後事。

國喪可以辦,但為時不宜太長,以免打擾民間正常生活生產,宮中、民間應以七日為宜,七日之後,一切照舊,無需拘束。

國喪期間,除不能飲酒作樂之外,其余生產生活公幹事宜都可以正常舉辦,沒有必要折騰一些形式化的東西強制人們遵循,那毫無益處。

自己去世以後,不設靈堂,地方臣屬、將軍無須入朝奔喪,只需家人哀悼之後,靈柩即刻啟程,北上狼居胥山皇陵,永鎮北疆。

首陽山下設衣冠冢,後世子孫如欲祭拜,無須往狼居胥山而去,只需在衣冠冢祭拜即可。

皇帝、皇太子需謹記勤政、愛民之遺言,終生自省,斷不能驕傲自滿、好大喜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最後,為全國農戶減去三個月的農稅,作為太上皇贈予他們的最後一份禮物,以此向天下人告別。

太上皇遺詔公布之後,人們最開始並未感到悲傷,而是感到茫然。

就像是以為一直會持續到永久的某件事物忽然間消失不見了一樣,他們滿是茫然。

等太上皇靈柩出宮、繞洛陽城一周並且最終在大軍的護衛下北上狼居胥山皇陵之後,人們才忽然意識到,太上皇真的沒了。

那個已經退位二十年,卻一直都在用其他的方式影響著他們的太上皇真的去世了。

蜀道是太上皇修的,大運河是太上皇修的,太學州學郡學縣學也是太上皇建起來的。

他們能識字是因為太上皇數十年如一日的推進掃盲行動。

他們能改變命運讀書做官是因為太上皇建立了科舉制度。

他們能基本上維持溫飽是因為太上皇給了他們平安的生活,敲碎了在他們腦袋上吸二遍血的地主豪強,還給他們不斷地減免賦稅。

他們可以熬過寒冬是因為太上皇給了他們廉價的煤炭,讓他們有燃料可以生火取暖,而不必總是出門樵采……

還有很多,很多很多太上皇為他們做的事情,細細數來,仿佛怎麽數也數不完似的。

他們之中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太上皇究竟長什麽模樣。

那錢幣上的半身像說是太上皇,但是到底也沒有真的見過太上皇是不是這個模樣。

太上皇在他們的心裏始終只有一個模糊的影子,隱隱約約知道那就是太上皇。

硬是要說悲傷,似乎也不盡然。

但是人們隱隱約約又覺得心裏空落落的,總覺得太上皇應該繼續活著,不應該去的那麽早,哪怕他已經七十歲了。

可是鄉野間能活到七十歲的老者越來越多了,八十歲九十歲的都聽過見過,憑什麽太上皇不能活到那個時候呢?

這個疑惑存在於大部分人的心中,永遠也無法得到解答。

當然,也是有些極端表現的。

比如在鄉野之間,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忽然間跪倒在地嚎啕大哭,哭的撕心裂肺,叫身邊的家人不知所措。

又比如在偏遠地區,也有些人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欣喜若狂,瘋瘋癲癲,披頭散發跑來跑去,嘴裏嚷嚷著“終於死了終於死了”之類的。

可無論如何,從此以後,這個國家,這片土地,這世界,將再也沒有郭鵬這個人。

他的軀殼永遠留在狼居胥山皇陵,為天下子民鎮守北疆,永不後退。

而他的魂靈呢?

不知道。

或許已經飄散到了某個不知名的角落裏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