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5章 太子妃的人選(第2/2頁)

門蔭入仕者可以選擇的官職有限,晉升途徑相對單一,且幾乎無法觸及核心政治部門。

門蔭入仕的官員一般只能做郎官,郎官做完之後一般都是做閑散職位,不怎麽需要幹活,很清閑的那種職位。

魏帝國的三公九卿形同虛設,雖然有這個編制,但是除了太仆以外,就沒有實權職位,也沒有人任職。

但是卻有編制。

三公九卿的編制依然在,他們的屬官職位也在,都記錄在《魏官》之中,是國家正式官位。

這些門蔭入仕的權貴子弟們就做這樣的官職。

什麽司徒掾屬啊,司徒令史啊,司徒禦屬啊之類的,在前漢那真的算是比較重要的官職,非累世權貴不能得。

放在當初,入朝之初就想要做到這樣的職位,那家裏的關系一定要很硬才可以。

現在雖然也是,但是……

現在的三公和當時的三公不是一個含義啊!

唯一的司徒蔡邕根本不掌握實權,只是個吉祥物,其他職位上除了太仆之外都是沒人擔任的,更別談什麽實權了。

連主官都沒有,他們這些屬官還能幹什麽?

尤其是兩年前蔡邕病逝,沒有司徒,可司徒屬官還在,現在這些司徒屬官們成天無所事事。

當然也不是所有權貴子弟都做這樣的屬官。

尚書台和禦史台內,郭鵬好像也專門為他們設計了一些等級不同的閑散職位。

他們只需要幹坐著喝茶聊天看書,就能領俸祿。

總而言之就是閑散,不幹事,清貴,可是沒有實權。

有點想法的已經在懇求父輩幫他們調職,讓他們做點事情,不然做這種職位真的是毫無前途可言,空有地位沒有權勢,有個屁用?

沒有想法只想混吃等死的倒覺得這是不錯的職位,成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們鬥雞走狗,倒也怡然自得。

急壞了他們的父輩們。

可是那些真正去辦事的執掌重要權力的官職,都是要科舉考試出身才能擔任的呀!

難道現在讓子弟們參加科舉考試?

這些上個時代的遺老們終於能體會到當初寒門子弟和黎庶子弟被五經十四家法攔住上升途徑的無奈與仿徨了。

眼下在魏帝國的中央政府裏,真正幹事的那群人基本上都是科舉出身,然後從地方歷練之後調入中央部門辦事,和這群權貴子弟們完全不是同一個路線。

非科舉出身的官員已經漸漸無法出任真正辦事的職位了。

中央如此,地方也是如此。

除卻中央層面,在地方,也有一些權貴子弟按照正常流程被外放。

但是一般科舉出身的辦事官員被外放都是去中央在地方的實權部門,或者縣府、郡府和基層官吏,都是辦事的。

而權貴子弟們基本上都被外放到刺史府裏。

還不是邊地四州的刺史府,而是內地和平州的刺史府。

大家都知道,魏帝國的內地刺史們位高權輕,徒有其表,整日裏就在很多個雞蛋上跳舞,名義上權力很大,實際上處處受限。

刺史尚且如此,刺史的屬官又能如何?

除卻少數還有點作用的屬官之外,大部分屬官已經沒什麽存在的意義,只是用來養閑人的。

外放的那些權貴子弟就是做這樣養閑人的官職。

他們成天看書寫字喝茶,沒什麽事情做,呆呆傻傻不知道為何而活,只能鬥雞走狗琢磨些玩的樂的。

門蔭入仕就是這樣的結果,要麽去三公九卿府裏喝茶,要麽在尚書台禦史台喝茶,要麽在地方刺史府裏喝茶,總歸就是喝茶,沒事兒幹。

權貴們也不知道該怎麽表述自己的感情,因為郭鵬也沒有真的不讓他們掌權。

想做實權職位可以啊。

考試去。

所有的考生們一起在殘酷的科舉考場上競爭。

科舉考試通過,你就能和科舉官員們一起走正常的升遷之路,將來可以做高官,掌握大權,這些都看你們自己。

路就擺在這裏,沒有對你們關閉,選擇權在你們自己手上。

你們自己不願意讓子弟辛苦讀書去考試,那不怪我。

看看其他的一些家族,曹家,郭家,荀家等等等等,這些家族子弟就有大大方方在科舉考試之中擊敗對手獲取名次從而正規出仕的。

是你們自己沒用,還埋怨我?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給你們留了當官的途徑,給你們門蔭入仕的優待,已經是特權了,還想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