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9章 稅卒的建立

得知調職的命令之後,王粲一度是無法思考的。

盯著調任詔書看了很久,王粲回過神來,想了想自己之所以會被調職的原因。

若要讓他自己覺得,最大的原因顯然是因為沒有鬥過棗祗。

雖然沒鬥過棗祗以至於顏面掃地的事情讓他自己也覺得很沒有面子,但是他沒想到郭瑾會那麽幹脆的把他調離了財政部尚書的職位。

財政部尚書那是重要的實權職位,國家的大管家,權力很大。

算術堂堂主雖然也是高官編制,可以決定科舉考試中數學試題的內容,身份還是財政部的高級顧問,可以出席財政部重要的聯席會議,提出自己的建議……

但是又如何能與財政部尚書相提並論呢?

一個提建議的顧問,一個做決策的尚書,哪個更重要,是人都能分辨出來。

這個消息來得十分突然,王粲的部下們也集體懵了,不知道這是什麽情況。

但是皇帝的聖旨已經下達,吏部的任命文書一同時下達,打了王粲一個措手不及。

至於新任財政部尚書的人選,郭瑾也已經通過吏部發出了公示——調任原涼州刺史呂虔擔當新任財政部尚書。

並且還調任原雍州刺史毛玠為財政部右侍郎。

一口氣調動了兩個州刺史進入中央接管財政部——還都是西北革新派立場的州刺史,財政部被這兩個州刺史接掌,用意實在是太明確了。

隨後郭瑾外放內閣群輔之一的李嚴就任涼州刺史。

外放原財政部右侍郎劉球就任雍州刺史。

另外,郭瑾還提前宣布了另外的任命。

在西北三府二州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罷免、平調、升職行動。

一些立功的官員有些從地方官轉任中央官,有些從縣令升職到郡守,有些從吏員進階為官員。

還有很多因為在經濟危機中表現不佳被罷官,甚至還有被問罪的,失去官職成為平民,還要面臨牢獄之災。

一批人上,一批人下,根據這次在經濟危機之中的表現,郭瑾很容易就做出了判斷。

剩下的空缺就被郭瑾調任官場新人們奔赴西北填補,一批剛通過科舉考試和觀政期的新人官員被廣泛調往西北擔任基層職位,拎起西北的基礎行政。

西北官場經過這一次的經濟危機之後,被郭瑾集中精力,該換的都換了,該升職的都升職了。

而最引人矚目的除了雍涼二州刺史的調任之外,還有西域三府都護的調任。

鎮西都護府都護曹昂年底任期滿後,調任中央,進入內閣擔任內閣輔臣,專門負責與財政部對接。

北庭都護府都護諸葛亮年底任期滿後,調任中央,進入財政部擔任財政部左侍郎。

安南都護府都護司馬懿年底任期滿後,調任司隸地區,擔任河南尹。

一系列的人事變動之後,朝廷群臣都被皇帝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吏部下達任命很快,所以一切已成定局。

朝臣們連忙從丹藥之事中抽身而出,停止和陳琳打嘴仗,審視這次人事變動,驚訝的發現皇帝把西北五名主官都給調動了。

四個人進了中央,一個成為河南尹,基本上也算是半只腳踏入中央。

並且此番在經濟危機中表現很不錯的中低級官員都得到了謹慎,有些更是一躍而成為中央官員,跨越很大。

西北官職基本上被革新派立場的官員占據。

整個西北沒有因為經濟危機而轉向回到農業軌道,反而愈加堅定了發展商業的道路。

而立下最大功勞的主官們成功進入中央,給中央增添了革新派的砝碼,財政部更是直接被革新派掌握。

而原先守舊派的大本營民政部被皇帝一陣拉扯打的七零八落,也被摻進去了不少有革新傾向的官員。

總而言之,這場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之後,革新派大獲全勝,守舊派被皇帝打的淒淒慘慘,損失慘重,公認領袖棗祗更是為此罷官,多年政治財富直接歸零。

革新派則大舉進入中央朝廷執掌大權,這在朝官們看來就是一次政治變革。

皇帝郭瑾通過這場政治變革成功引入革新派,排斥守舊派,今後的政治風向估計也會朝著革新的方向發展,而不是重回農業軌道。

很多在之前持守舊態度的官員看準風向,開始投機,改變自己的態度,發聲支持皇帝的改革舉措,認為發展商業並不是罪過,而是利國利民之舉。

他們舉雙手贊成。

新一輪政治投機開始了。

丹藥之爭瞬間就被奪去了頭版頭條,劉健之死更是無人問津,所有朝官和政治人物都在私下裏議論革新派大舉進入朝廷的事情。

郭瑾通過政治鬥爭徹底掌握了朝廷的主導權,從此內廷、特務、外朝三手硬,再無阻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