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8章 當長安城迎來下一個有桃花的二月時

能夠為《天下郡國利病書》的編撰收集足夠的素材,這是他本次出巡的最重要目的。

郭鵬一直都想著給後世皇帝留下一些什麽真正可以幫到他們的東西,思來想去,覺得寫本書留給他們很有必要。

此番出巡,還有之後的出行計劃,為的就是結合自己十三年做皇帝的經驗,還有一路走來腳踏實地的見聞,將二者合而為一,完成這本天下郡國利病書。

什麽地方該怎麽治理,什麽地方有什麽特殊的地理、人文條件,該怎麽施政,該怎麽辦事。

什麽政策在河北能用在西涼不能用,什麽政策在關中能用而在蜀中不能用。

揚州和荊州有什麽不同,徐州和青州有什麽爭端,彼此之間的風俗和習慣有何差異,中央政令在當地的推行到底有什麽阻力。

涼州的發展前景和發展困境,益州的發展前景和發展困境,西域要怎麽做才能更加牢固的掌握在手而不至於丟失,漠州和平州又該如何掌握在手不至於丟失。

天下所有州郡縣各自的問題,在帝國極壁之內的皇權所能覆蓋到的一切,這一切,郭鵬都要腳踏實地的去走一遍,親眼看到,然後記錄下來,編撰成冊,傳給郭瑾。

有了這本天下郡國利病書,郭瑾差不多也能算是【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不會被輕易蒙蔽。

其後歷代皇帝只要能妥善利用這本書,也不會輕易被人蒙蔽。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郭鵬也能發現過去自己施政的時候所犯下的一些錯誤,簡單粗暴推行政策所帶來的一些後果等等。

這些他都可以去反思,記錄在書中,告知郭瑾,乃至於後代子孫,治國理政,要小心而為,要因地制宜。

郭承志給郭瑾寫信的時候,曹蘭等幾個女人在一起談論路上見聞的時候,郭鵬就端坐在馬車裏的書桌上,點一盞燈,奮筆疾書。

【皇帝居於天下之中,不可輕動,四方見聞皆來於旁人,非親眼所見,非親耳所聞,四方訊息錯綜復雜,訊息來源亦不可追尋,是以真真假假難以考證,遭受蒙蔽亦難以避免。

販夫走卒遭受蒙蔽,無傷大雅,無外乎一家一戶之生計,皇帝,一國生計所系者也,肆意為之,遭受蒙蔽,則千萬人受累,故不可不察也,孤有所思量,故作此天下郡國利病書以遺後人……】

【關中雍州之地,千裏沃土,先漢時,八水繞長安,二月桃花開,氣候暖濕,是以農業繁盛,然時過境遷,後漢以來,氣候日漸嚴寒、幹燥,不復暖濕,農業亦逐漸凋零。

孤走訪長安周邊農戶,詢問老農,老農稱雖無災禍,然土地產糧之量較之過往略有降低,一家之言不可輕信,孤遍訪周邊老農,皆以為產糧之量較之過往不及……】

邊走邊寫,邊寫邊走,郭鵬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記錄下來,把自己的政策推行之後地方上的反應和狀況也都記錄了下來。

好的,不好的,正確的,錯誤的。

他不是神,他也會犯錯,當他手握重權的時候,犯的錯誤往往會被無限量的放大。

但是有些時候這些錯誤並不是政策本身的問題,而是下面人執行起來的問題,執行出了問題,就成為了政策本身的問題。

誠然,這就是問題,如果政策沒有問題,一般來說不太容易被找到漏洞鉆進去,被找到了漏洞一陣鉆,本身也就說明政策的問題。

郭鵬犯錯少,不代表不會犯錯,所以要記錄下來,把自己犯過的錯誤都寫下來,讓後人看到,免得重蹈覆轍。

他還能告訴後人路怎麽修,地怎麽開墾,蝗蟲怎麽治,大運河怎麽修、怎麽維護,小冰河如何應對,如何抗爭,如何帶著越來越多的人口走過數百年的嚴寒,迎來下一個暖溫期。

有些時候,郭鵬會感覺或許魏帝國的使命就是在三百余年的小冰河時期內護著中華大地維持統一,護著中華文明繼續延續。

就算魏帝國無法支撐到下一個暖溫期的到來,但是能在這期間維持住中華的一統,郭鵬覺得他嘔心瀝血建立這個帝國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不管下一個暖溫期到來時,他的魏帝國還在不在,只要能讓中華文明扛過這一波風雪,不至於淪入魏晉南北朝的大分裂時代,也就夠了。

至於之後是隋唐,還是宋明,亦或是不可預知的其他存在,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文明的薪火始終存在,不曾熄滅。

奮筆疾書的同時,郭鵬偶爾也會暢想。

當長安城迎來下一個有桃花的二月時,魏帝國還在嗎?

他嘔心瀝血建立起來的一切,還在嗎?

農民還有土地可以耕種嗎?

軍人還在恪守軍規保護這個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