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0章 諸葛亮提供的官方服務(第2/2頁)

整個城池裏還有很多這樣的木牌和法規告示,往往張貼的告示內容都不一樣,但是都是和具體的交易過程有關的。

整座城市商業氛圍非常濃郁,讓人感覺就是一座純粹的商業城市,連官員們所在意的都是處置商業方面的犯罪問題,而不是其他的問題。

仿佛這座城市的全部就是商業貿易,沒有其他的東西了。

街頭巷尾所能看到的都是沿街叫賣的小商小販,還有擡著輕便的物品箱或者推著小車邊走邊叫賣的人。

除了這些本地小商小販之外,還有很多外來客商。

外來客商往往攜帶大量的大宗貨物來這裏歇腳,休息,吃飯,參觀魏國的城池,也有少數客商選擇在這裏貿易。

郭鵬讓隨行通譯上去搭話,詢問他們是否放心在這些城市裏交易,得到了肯定的回答。

“他們說,北庭都護府的八座城池通行一模一樣的法規和公平秤,每座城市裏都有很多相關官員嚴格監督商業貿易的過程,一旦發生爭端,可以就地爭論、解決。

這些官員的聲望往往在當地市集很高,很受當地人和商人們的信任,所以在八座城市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合適,就可以進行貿易,然後就地完稅,很安全,速度也很快,不用擔心被騙、被搶。”

郭鵬緩緩點頭。

這些年西域三府裏,得到朝廷支援最多的自然是軍事任務最重的鎮西都護府,但是向朝廷繳納賦稅最多的卻是北庭都護府。

這些賦稅主要都是商業稅收。

那麽多商業賦稅,顯然不是北庭都護府什麽都不做就能得到的,只是諸葛亮的所作所為讓這一切看上去都變得非常的合理。

諸葛亮並沒有對制度和政策做任何改變,他只是在此之上提供了一種官方的服務——完善的交易環境。

官府和市場無限接近,官府就在市場內,任何爭端現場解決,任何矛盾現場化解,用官方的公信力作為依仗,給買賣雙方提供便利。

由於細致的規定和嚴格的執行,北庭都護府的市場在商人們眼中就算是一等一的好市場,能維護他們的利益,他們非常願意在這樣的市場內交易。

這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舉動。

郭鵬一路走來,不斷打聽民情,倒也聽說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不如某些地區的市場相關官吏很是不負責任,某些商人因為交易對象的詐術而損失慘重,求助於市場官吏的時候,他們卻對此視而不見,根本不在意,也不去幫助他們,坐觀他們的損失。

在這些地區的市場內交易風險就很大,非常混亂。

雖然不至於殺人越貨,但是坑蒙拐騙的事情屢見不鮮,商人們也多有受損失的時候。

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被本地人蒙騙,吃喝還有居住都遭到本地某些人的訛詐。

一開始這樣做的人不多,但是大家發現這樣都能賺大錢,所以跟著一起做,老老實實做生意的人反而受到排擠而活不下去,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

官府對這樣的情況視而不見,表面上是鼓勵商業發展,實則完全不在意,只想躺著收錢,商業稅收足夠高就可以,其他的都不重要。

這樣的事情一開始可能只有一個人受騙,然後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受騙得不到幫助,他們就會把這樣的憤懣告訴同伴,一傳十,十傳百,這座城市的名聲就臭掉了。

久而久之,商人們就知道這座城市裏交易無法得到保護,吃住容易被訛詐,吃到天價的食物,住天價的旅店,被訛詐了還沒人幫忙主持公道。

受騙上當就一回,商人們寧願露宿荒野也不願意來這座城市休息、交易,見了這座城市都繞道走,根本不會進來。

然後這座城市也就隨之凋敝,城中奸商們破產的破產倒閉的倒閉,整座城市因為失去商業活力變得死氣沉沉,官府也收不到商業稅了。

這樣的城市,在雍涼二州之中,郭鵬見了不止一座,深深明白這種懶政怠政所帶來的危害絲毫不比貪汙腐敗要低。

某些官員似乎覺得只要不貪汙腐敗就可以了,除此之外什麽都不重要。

這種奇怪的想法讓郭鵬十分惱火。

但是北庭都護府卻不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