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不一樣的涼州

與呂虔交談過後,郭鵬便離開了武威郡。

他跨越河西走廊前往涼州最西部,然後準備跨越玉門關進入西域之地。

數年前,魏軍在曹仁的率領下兵出玉門關,在西域之地縱橫馳騁,消滅掉了西域諸國,占據了西域之地,設置三個都護府以直接統治西域,改造西域,意義重大。

而在此之前,意義更大的是對河西四郡的改造。

沒有對河西四郡的改造,就沒有魏軍進取西域的後勤基地。

經過這些年的改造,河西走廊地區的四個郡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再是東漢末年那種經過戰爭蹂躪之後的殘破景象。

郭鵬一路順著河西走廊往西走,看到的是來來往往的商旅。

官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有一道關卡。

關卡上駐紮著地方派出的持械警察還有稅吏,負責收取過路費——這正是郭鵬決定強化的部門。

要讓這些稅吏武裝起來,成為國家強力部門,從方方面面上收取稅收。

這年頭主要行走在官道上遠遊的還是商旅,平民百姓最多兩個郡之間互相竄門,不會出現這種從一個地區到另一個地區的長途遠遊。

在農業社會時期,他們作為主要勞動力和生產工具,還是被魏帝國的戶籍制度控制在了土地上,基本不會自由流通,流通的都是商戶,以及背後控制商戶的權貴勢力。

因此設置路卡收費的目的就是針對這群魏帝國最有錢的人。

在商業行動的上遊征收賦稅,等於間接地從商業行動的利潤中抽一筆出來,主要負責給遍及全國的道路進行維修。

至於這筆過路費,自然而然會被轉嫁到商業行動的下遊,也就是消費者那邊。

不過這年頭值得商人們遠遊發賣的基本上也都是高價值奢侈品,消費終端也是地方上的有錢人家、權貴,和平民百姓沒有關系。

平民百姓消費的必需品如糧食、鹽鐵、布匹等等都沒有遠隔萬裏前來發賣的必要,往往本地就能提供,價格裏一般不包含過路費。

就算有,也是微乎其微,基本上不損害底層民眾的利益。

這樣做,其實等於把朝廷的手伸到這些肥碩的商戶、權貴身上摸來摸去,穿過他們的衣服,在他們肥碩的五花肉上揩一把油下來,損害的是他們的利益。

所以當年這個制度推廣的時候受到不少當時還存在的地方豪強還有一些朝廷官員的反對。

當然,最後還是強行推行下去了,阻止郭鵬推動這個政策的人們不是死了,就是被改造了。

也因此,財政部稅務司也開始走上了強力部門的道路,只是還沒有掌握武裝罷了,不能稱為雄職。

一旦這個部門掌握了武裝,首腦還是皇帝的親信,那麽,這個強力部門就能順理成章的成為皇帝手裏的割肉刀,割天下權貴的肉。

過路管卡相對平靜、有序,所有人安靜的排隊,不爭不搶,不推不攘——主要是有武裝盯著。

當時國家財政艱難,郭鵬沒有多余的預算給稅務司建立武裝,只能讓地方武裝協助,鬧出幾次地方武裝參與的稅收貪腐事件。

現在郭瑾手上有錢了,可以把地方武裝力量排擠出稅務系統,建立一個單獨屬於稅務系統的武裝。

現在還是地方武裝協助稅吏收稅,將來,就是精心訓練的強悍武裝稅卒待在這裏,手持鋼刀、勁弩問這些商戶收過路費了。

每過一段路,就會有一個小關卡設在前方,差不多是半天遇到一個,頻率還可以。

遇到的稅吏們也還算是盡職盡責,至少收稅都是非常積極主動的,看到過往客商來了就是兩眼放光。

根據郭鵬的了解,稅務司關於稅吏們的收入還是有一些福利規定的,比如按照人頭算福利。

每多收一隊來往客商的過路費,進行詳細的記錄,等事後月結的時候,稅吏就能從中得到一定的收益。

收的越多越仔細越積極,那麽稅吏本身的收入也就越高。

這種激勵性質的政策在郭鵬看來還是有一定正面意義的,至少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而且呢,這收費關卡數量多,費用相對比較低,這就相當程度上遏制了來往商隊對稅吏行賄的動力。

那麽多稅吏,那麽低的過路費,你還行賄,賄賂一個,後面十個等著你,你是不是要一個一個的賄賂過去?

這樣一來,行賄的動力也就沒有了,大家老老實實的交過路費,稅吏老老實實的收過路費。

這筆錢積少成多,每年看似天文數字的養路費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積攢出來了,基本上不需要額外動用國庫。

要是需要了,那肯定會引起皇帝的警覺——是什麽地方出問題了,是有貪汙腐敗,還是什麽軍事行動導致稅收減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