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6章 某種意義上來說,郭珺很有生意頭腦(第2/3頁)

光是糧食不夠的話,就用肉類,用牲畜,甚至於用貴重金屬去換取他們的神兵。

王海波那邊得到了消息,火速告知郭珺,郭珺大喜過望。

於是在郭珺的推動下,王海波火速前往注輦國和注輦國王商討購買方案。

然後達成了用多少斤肉類可以換取神兵。

用多少活牲畜可以換取神兵。

以及用多少黃金、白銀和青銅可以換取神兵等等。

雙方都訂下了明確的規定,各自記錄在案,互相交換憑據以為誠信。

另外為了方便交易,交易的時候,注輦國方面還主動使用了魏國的度量衡來計算交易規模,以便魏國一方提供軍火。

王海波帶回來的貿易條約讓郭珺大喜過望。

這家夥壞的可以,欺負注輦人不懂技術,把魏帝國已經形成規模化作業的制式環首刀賣出了天價。

這種環首刀在魏國生產線手裏可以輕松量產,戰爭時代都跟得上產量,就別說和平時代了。

早已超出需求量。

但是為了革新技術,發展煉鋼技術和鍛造技術,郭鵬長期給軍工部門很高的配額,給了軍隊很大的損毀額度,自己承擔這中間的成本。

而郭珺通過自己的關系,就算是從魏帝國購置兵器,再轉手賣掉,那利潤都相當高。

唯一讓郭珺有點糟心的就是每個地方的生活必需品價格都不一樣。

比如糧食,在魏國國內的價格比較便宜,那是因為郭鵬廣泛的屯田政策、糞肥分配策略和安穩的政治經濟環境,以及他廣泛設立的儲糧倉可以平抑糧價。

但是在新大陸上,沒有這些條件,也沒有魏國發達的農業耕作技術和農具革新技術,更沒有成熟的糞肥制造技術,糧食產量很低,糧價自然很高。

對比一下魏國國內的糧價和這裏的糧價,郭珺有些意外的發現用當地糧食來做交易不劃算。

同樣的糧食一百斤,在這裏的價格和在魏國的價格就不是一回事。

一波操作下來,賺的不多。

於是郭珺開始考慮,他覺得不能單單用糧食來做交易,而要找一些在魏國和新大陸上都很有價值的東西來做交易,這樣才能保持軍火貿易的高利潤。

雖然這些環首刀大部分都是郭珺免費從魏國拿來的,運輸成本也不需要他來承擔,魏帝國的國庫來來承擔,可他就是感覺自己虧大發了。

不行,他咽不下這口氣。

正好在此時,注輦國方面也發現他們需要很多環首刀,單純用糧食來貿易,他們有點搞不起了,於是希望用其他的東西來做貿易。

這正中郭珺下懷。

除了糧食價格大為不同之外,牲畜、肉類和礦類還是具備相當的價值的,就算在現在的魏國,除了廣泛飼養的肉鴨和肉豬之外,其他的牲畜和肉類也不便宜。

礦類就更不用說了,黃金白銀青銅,本身就有價值。

還是要用這些東西來做貿易,才能維持更高的利潤。

至於糧食,只能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線上,不然的話還就真的不賺錢了。

和注輦國方面簽訂了新的貿易協定,根據新的協定,郭珺找來跟隨過來的計吏們算了一筆賬,發現這樣交易才比較符合他的利益。

然後要是能不斷擴張他自己本身的兵刃生產規模,這個利潤規模還能進一步擴大,因為他不可能一直從魏帝國得到無限量的免費兵器。

之前郭珺這邊的兵刃主要是魏帝國內部提供,通過海船一起帶過來,一帶過來就是上十萬的規模,夠他們用很久。

之後發現了一個小型鐵礦,所以眼下也有數百名合格的鍛造工匠在這邊搭起了一個上了規模的生產線,給魏軍提供一定數量的兵刃。

目前來看這個產量還不夠郭珺手下的軍隊消耗,但是也有一點產量。

算上注輦國需要的部分,還有未來需要提供給其他小國供他們打內戰的部分,這個數量就顯得捉襟見肘。

大不了,他寫封信和郭瑾商量一下,多提供一些兵器給他,他在這邊賣,得到的利潤五五分成就是了。

只要郭瑾答應,就叫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兵刃是消耗品,戰爭持續時間越長,戰爭烈度越高,消耗的就越快,需要更大數量的兵刃的長期供給。

目前來看,只要守住技術不讓注輦人得到,這就注定是一個比較長期的貿易過程。

通過這個過程可以得到很多的物資,食物牲畜,等等,能極大地降低魏帝國國內的壓力,想必郭瑾也會很高興。

說幹就幹,郭珺立刻著手給郭瑾寫信,講明白他在這裏遇到的情況,還有他打算做的事情,希望得到郭瑾的大力援助。

軍火生意一本萬利,只要能賺到錢,到時候兄弟兩個五五分賬,他絕對不貪汙——以兄弟的名義起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