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7章 郭瑾需要軍事勝利

帝王想要獲得歷史的承認,文治武功兩方面就必須要兩手硬,都能拿得出來,如此才能得到歷史的認可,成為一代有為之君。

郭鵬是不用說了,文治武功兩手都非常硬,別的不說,光一個變革察舉為科舉的選官模式就足夠他被後人吹爆了,更遑論縱橫天下沒有敗績這一點。

所以郭瑾時刻都感覺自己亞歷山大。

但是他也不是什麽都沒有。

文治上,郭瑾眼下有了推動貨幣改革這一項政績。

只是這一項政績需要時間,需要大量的白銀儲備和積累,短時間內不能奏效,所以暫時看不出來。

另外大運河和大馳道在郭鵬統治時期開始,但是會在他的統治時期內結束,所以功勞也算他一半。

等於他躺著不動,蕭規曹隨,三大文治功勛他就能拿到手裏,奠定興元一朝的政治功勛,奠定他這個魏帝國第二代皇帝的存在感。

所以在文治方面郭瑾並不會感到緊迫,他的政治地位已經比較穩固,並不值得擔憂。

問題在於武功方面。

郭鵬強勢帝王的身份的確立和權力的鞏固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他戰神的人設,他強橫無匹的武力奠定了他在政治上的權力基礎,他強到令人絕望,所以他的權力也大到令人頂禮膜拜。

郭瑾沒有這個基礎。

武功方面,不去自己爭取,不去真金白銀的付出,真刀真槍的幹一場,那就不能建立武功,不能建立屬於自己的功勛和軍隊對自己的認可。

他需要軍事勝利,不說很多,至少需要那麽幾場值得史書記載的重要的軍事勝利,以延續世人對郭家皇帝的看法,證明他也是個強悍的武力帝王。

郭鵬留給他的四個大州的犁庭掃穴的武功實在不能算做他的武功。

他要另起爐灶,才能建立屬於他的武功。

可是周邊排的上號的敵人的確已經被郭鵬全部幹掉了,一個不剩。

前漢年間留下來的危機四伏,到眼下已經什麽都沒有了,這奠定了郭鵬的威望,卻也讓郭瑾覺得寸步難行。

思來想去,他想起了延德十三年年初曾經在朝廷裏造成一定影響的康居事件。

也就是當年郭鵬平定西域的戰爭進行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延德八年和九年發生的西域平定戰役,當戰爭進行到最後階段、魏軍圍攻大宛國的時候,康居國曾經支持過大宛國抵抗魏軍,還出動三萬兵馬幫助大宛國戰鬥。

當時那三萬軍隊被魏軍張飛所部打的慘敗,主帥的腦袋都被張飛砍了下來,以此瓦解了大宛國人的戰鬥意志,間接摧毀了大宛國。

現在大宛國早已不復存在。

延德九年,大宛國就成為了魏帝國的鎮西都護府。

首任魏帝國鎮西都護府都護曹昂已經任職鎮西都護府都護近四年,任期即將圓滿,即將歸國。

因為遠赴西陲做官,從無到有建設鎮西都護府,勞苦功高,所以曹昂的任期一旦結束,肯定會回到中央出任一個職位,到時候必然成為郭瑾的左膀右臂——因為是娘家人。

而且小的時候,郭瑾和曹昂的關系也不錯,至少比和曹丕還有曹植等人的關系好。

為了讓他回到洛陽之後有一個更好的前程,成為自己的得力幫手,郭瑾也覺得有必要在這個時間段來一場戰爭。

收拾康居國,讓中亞諸國別因為中原帝國換了皇帝就產生什麽不該有的想法。

給曹昂積累一些戰爭方面的功勛,方便他回調中央之後出任高位。

郭瑾自己也需要用這場戰爭奠定屬於自己的威望,向世人證明自己不是橡皮圖章。

綜上所述,這場戰爭其實是非打不可的。

懷著這樣的想法,郭瑾找到了郭鵬,向郭鵬提出了這件事情,希望得到郭鵬的指導和認可。

“你覺得這樣可以,那自然可以,只要把後勤準備好,不要因為路途過於遙遠而使得軍隊補給不足就可以,確保軍隊後勤永遠是戰而勝之最重要的方式,這一點,素來是為父克敵制勝的法寶。”

郭鵬笑了笑:“你剛剛登基,的確需要通過一場戰爭來立威,只要你覺得可以,那自然可以,不要猶豫,不要擔心,魏國的軍隊不會辜負你給他們提供的軍糧、軍餉。”

得到了郭鵬的認可,郭瑾心裏有底,覺得這場戰爭的確是可以進行下去的了。

於是在興元元年三月中下旬,郭瑾前往參謀台召開禦前軍事會議,召集了參謀台全部的參謀人員,並且喊上了兵部、衛軍將領等一系列相關人員一起開會。

“開門見山吧,孤素來不喜歡兜圈子,諸君,孤決定對康居國用兵,以懲戒康居國數年前膽敢對天朝上國用兵而不知反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