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你也可以做開國之君(第2/2頁)

這兩種模式在周國和秦國進行了實踐,周存續時間長,可是大權旁落,丟盡了周天子的身份地位,秦是最後的勝利者,卻二世而亡。

最後到了先漢時期,劉邦和群臣難以決斷到底是封建制比較好,還是郡縣制比較好,經過一段糾葛和戰爭之後,他選擇了郡國並行,同時采用郡縣制和封建制。”

郭鵬拉著郭珺的手,帶著他緩緩往前走,邊走邊緩緩解釋。

“劉邦認為郡國並行可以同時實現封建制與郡縣制的優點,可以保劉漢江山不滅,可事實證明,不管是異姓王的封建,還是同姓王的封建,最後都引發了戰亂。

後來,漢武帝往後,天下實際上已經是郡縣為主,封建為輔了,但是到了先漢末年,王莽篡位,導致先漢覆滅,後漢開國之後,大家認為宗室被限制的太多,就會導致在王莽篡位之時無人站出來保衛漢室的局面。

所以到後漢,郡國並行依然存在,只是後漢的郡國並行比先漢更加幹脆徹底的剝奪實權,以國相為實際首腦,封王並無實權,再然後,就到了如今,咱們魏國。”

郭鵬站住腳步,看著郭珺。

郭珺似乎是有些了解的點了點頭。

“父親,咱們魏國,是單純的郡縣,而無封建,所以父親認為,郡縣比封建更好,以至於宗室子弟無一人封王,封公者都非常稀少?”

“阿珺,很多事情並非是那麽簡單的好與壞,王爵之上就是皇帝,封了王,除了做皇帝,就沒有前進道路了,這會滋生人的野心,所以為父拒絕給任何人封王,絕無可能。”

郭鵬搖了搖頭:“郡縣未必全面優於封建,封建也未必全是缺點,為父總結,郡縣利於統治現有疆土,而封建,利於開疆拓土。”

“原來如此……”

郭珺微微點頭。

“還不止如此,為父覺得,劉邦的思路是對的,封建有其存在的必要,郡縣也有其存在的必要,巧妙地同時設置,能讓郡縣和封建並存,把國勢進一步推升,推到無可匹敵的地步。”

“還能這樣?”

“當然可以。”

郭鵬點了點頭,開口道:“但是這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這個前提決定了一切,而劉邦就是沒有抓住這個重要的前提,才讓漢室的郡國並行徒有其表,徹底失敗,反而為禍自身。”

“什麽前提?”

郭珺忙詢問。

“三個月。”

郭鵬開口道:“就是為父對你說的,兩個國家的國都之間,不可逾越的三個月的距離,必須要有這樣的距離。

只有超過這個距離,宗主國和封國之間的郡國並行才能實現,不超過這個距離,郡國並行必然失敗,造成內亂。”

郭珺皺緊了眉頭。

郭鵬帶著他走到別院的小石桌邊上,把地圖鋪在上面,指著地圖說道:“以洛陽帝都為核心,四面八方延伸,用盡一切手段,凡三個月之內可以抵達的地方,就是魏土。

在此範圍之內,不能封建,一旦封建,短期內還好,長期一看,絕對是自取災禍之道,而在此範圍之外,可以封建,可以封邦建國。

封宗室也好,封功臣也罷,都是相對安全的,只要交通不出現大的變故,封國不會和宗主皇帝之間產生沖突,可以和平相處,共同存在。”

郭珺對於這樣的說法聞所未聞。

“為什麽是三個月?”

“因為後繼無力,調兵遣將抵達目的地需要三個月以上的時間,軍隊銳氣耗盡,後勤供應成為具大的難題,無以為繼,只能撤退,此之為帝國極壁,是郡縣制下,帝國不可逾越的墻壁。”

郭鵬堅定地說道:“劉邦就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才把封國封在了中原之地,封在了從長安出發三個月之內可以抵達的地方,以為這樣可以更好地拱衛中央。

可人心難測,封國可以拱衛中央,但是具備實權之後,也可以謀反,也可以反抗中央,他的兒子當然不會反抗他這個作為父親的存在,但是他若死了呢?

三個月的距離之外,縱然無法拱衛,可中央帝國到了需要拱衛的時候,也就進入了末期,是否拱衛意義不大,改朝換代才是該來考慮的問題,所以劉邦犯了這樣的錯誤。

為父經過縝密的思考和計算,判斷這個距離之外,你們兄弟無論封在很什麽地方,都不可能與你們兄長產生任何沖突,你們可以好好地發展,建立國家,開疆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