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程昱覺得自己這一波血賺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從焉。

有些時候郭某人就感覺,這個傳統用的好了,未必就是壞事。

比如他喜歡數學,群臣和全體讀書人、想要做官的人都開始削減了腦袋研究數學問題。

雖然說他們的初衷是為了做官,是為了討好他得到賞識,本質上是一種投機行為,但這幫家夥也在客觀上推動了中國古代數學的發展。

這有助於郭鵬從中構建起中國古代數學的體系脈絡,形成具有傳承性的數學學科,而非民間自發研究統治者卻不重視的模式。

郭鵬需要把數學打造成一門真正的科學,可以傳承延續下去,不斷發展。

於是他下令把這些數學方面的著作收集起來,整理成冊,加以梳理,逐漸形成一個體系。

然後還從中選擇最新的數學思想編入教科書當中,立刻運用到太學的教研之中,大力鼓勵太學生們研究學習。

他希望可以在自己閉眼之前把數學真正打造為一個常規學科,可以和五經農業這種傳統學科並列。

他不希望魏帝國對於數學的研究在他死了以後就直接歸零,失去了皇帝的喜好導向,人們就再也不重視不研究了,這不好。

數學從誕生的最開始就是為了實用而誕生的,先人們為了方便計算而創造了數學,數學從一誕生就具備十分重要的實用價值。

而隨著數學的進一步發展,在農業、軍工、建築、手工業等諸多領域,都要用到數學方法,比如統計,可以說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正是因為這些年郭鵬大力鼓勵數學研究,並且把一些諸如圖表、統計和四則運算等數學方法引入魏帝國的日常需求之中,大大提高了魏帝國的行政效率。

而在農業、軍工等產業方面,也因為數學方法的引入,大大方便了從業人員的統計和記錄還有經驗的傳承,這種改變是非常明顯且重要的。

所以人亡政息這種事情,他特別不希望發生在數學研究上。

他要想方設法給數學加碼,強加規定,用最快的速度把數學研究拉上正規,為這個古老的文明注入自然科學的基因。

於是直到如今,每年舉辦舉辦的科舉考試之中,無論文舉考試還是武舉考試,數學的內容比重都會有所增長。

郭鵬甚至要求武舉考生們也學習數學,不能做一個連四則運算都不會的人。

軍官在行軍打仗的時候也是要運用到數學知識的。

每年的科舉考試中,數學試題也會成為最大的不確定性。

這種事情的確是比較意外,郭鵬也沒想到,由於他的鼓勵,每年都有人在數學研究領域得到新的成果,開辟新的領域,從而導致數學研究規模的進一步擴大。

也因此,每年數學試題總有一些大家都不太了解的最新研究成果,非常考驗人的基本功和隨機應變能力。

有小道消息稱,這些最新研究成果放在科舉考試上,就是皇帝為了拉開大家的差距而刻意為之。

很多沒有教導過的內容甚至不為人知的內容都被做成題目出在了試卷上,就是為了拉開距離。

否則大家都會做這些題目,又要如何才能拉開距離,選拔出最優秀的人才進入朝廷呢?

朝廷需要最精英的人才,腦袋最靈活的人才,擅長自我學習和邏輯思維的人才。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甚至有人公開喊出得數學者得科舉這樣的話。

這在數年前根本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皇帝的興趣愛好廣泛運用在國務上,取得重大成果之後,居然介入了選官考試之中,擠壓了傳統五經的分量,開始極大地影響了科舉考試的結果與選官的結果。

數學水平高的考生,就是能得到更好的分數,得到更好的名次。

而數學水平差的考生,就算五經研究的很好,微言大義什麽的沒人比他更懂,在數學方面拉胯,那也很難取得好的成績。

綜合評分制度下,儒門五經並不占有壓倒性的分數比重,其余科目一樣重要,只懂儒門五經是不可能考出名次進入朝廷的。

而在此之中,數學的分數尤為重要,數學的分數是自五經以下最高的,若是數學方面不能取得好的分數,文舉考生基本上就廢了。

什麽事情一旦和皇帝的愛好還有選官考試扯上關系,那問題就大起來了,立刻就要成為全民議論的熱點話題。

如今所發生的一切只是再次證明了這些。

上有所好,下必從焉。

這些太學生除了讀五經之外,就在絞盡腦汁研究演算數學問題,一個個的不能說數學家,但是基礎運算還是沒有問題的。

每天都會拿出相當一部分時間進行數學方面的學習,演算數學方面的習題,一個個的化身為洛陽做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