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5章 郭鵬需要羅馬,就像羅馬同樣需要他一樣(第2/3頁)

這真的很有意思,因為羅馬居然真的存在過好幾個皇帝一起治理國家的時期。

雖然這一次兩帝共治失敗了,但並非沒有成功存在過。

俗話說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權力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時期,只能說明那一時期羅馬的皇權簡直就不能算做皇權。

或者皇帝裏面也能分出個一二三四,誰最大誰說了算之類的。

成熟的政客辛毗是這樣認為的。

而且這些上層權貴似乎完全不尊重卡拉卡拉皇帝,對他的觀感很差,言辭之間隱隱流露出一些【看他幾時完】的感覺。

這哪裏是君臣,分明是仇敵。

因為有這些交流,他們雖然來的時間不長,可是對於羅馬的了解實在不能算淺顯。

當皇帝和地方勢力把一切都協商好,得出了一個結果的時候,張遼和辛毗以及通譯們已經把能在羅馬城了解到的事情都給了解的差不多了。

羅馬城的風俗民情,還有羅馬帝國的一些野史雜文之類的,非常有趣。

這對於素來只考慮自己國家和自己生活的天朝上國子民們來說,無疑是一次大開眼界的經歷,在遠隔萬裏的地方,還有一個如此強大、領土廣闊且習俗奇葩的國度。

這個國度一點也不弱小,從很多層面都能感受到這個國度的強大和富庶。

很多魏國人在魏帝國一統天下和四面征戰無敵手之後,都恢復了漢武帝後期那種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態。

當然事實的確如此。

可郭鵬並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在艱難的完成了社會變革之後,再度充斥著傲慢。

他們需要大開眼界,開眼看世界,得知這個世界還有許多不同於自身的文明和國度。

並非所有國家都是西域諸國那種哭著喊著上來叫爸爸的蕞爾小國,也有很強大的擁兵數十萬乃至近百萬的無法武力征服的強大國家。

他們並非都是藩屬國,並非都渴望著魏國皇帝的冊封,以獲取統治的合法性。

這一點,是郭鵬希望自己的子民們能夠理解的。

而這個時代最能讓他們真正意識到這個事實的國度,當然就是羅馬帝國。

郭鵬需要羅馬,就像羅馬同樣需要他一樣。

最後出爐的皇帝與地方勢力的協商結果並沒有出乎張遼和辛毗的預料。

皇帝做出了妥協,地方勢力也作出了妥協,雙方為了這塊肥肉不被他們的內部爭鬥給毀掉,選擇了分潤。

皇帝分一部分,地方勢力分一部分,然後地方勢力內部再繼續細分,皇帝這邊也要稍稍細分,給自己的支持者們一些肉吃。

卡拉卡拉皇帝把調子起的高高的,態度弄得差差的,最後給自己爭取到了一份不錯的利潤額度。

並且確定魏帝國的貨物還是在埃及登陸,通過尼羅河進入地中海,這個路線是不改變的。

至於進入地中海以後各方勢力怎麽安排怎麽分割,那太過於細致,魏帝國方面了解了一個大概就沒有興趣了。

反正賣貨的錢到手了就沒什麽問題了。

當然,這場貿易是雙向的,魏帝國可以出口貨物到羅馬,對於羅馬自然也有所需求。

除了王威認為有進口價值的,國內權貴一定喜歡的東西之外,張遼和辛毗還告訴王威,皇帝對羅馬還有一個需求。

皇帝聽說羅馬人擁有很多的奴隸,所以希望從羅馬購買奴隸回魏國。

王威覺得有點驚訝。

“陛下要買婁摩國的奴隸?”

“是啊,陛下是這樣交代的,說他聽來自安息國的通譯說,婁摩國經常打仗,獲得了很多奴隸,要麽用來種地,要麽用來做工,陛下覺得咱們也可以問他們買一些奴隸回去用。”

辛毗回復道。

“可是陛下當年北伐,一舉獲得百萬戰俘,全部打為奴工用以做工修路,那可是百萬人,這都不夠嗎?”

王威還是不能理解。

“據我所知還真不夠。”

張遼開口道:“很多地方用奴隸毫無節制,導致這些奴隸大量死亡,於是人手不夠,現在修大運河的時候,揚州的工程就要征發當地民夫參與工程,缺口很大。”

“原來如此,這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王威搖了搖頭:“只是,陛下不願征發民夫嗎?”

“陛下宅心仁厚,認為民眾安心事生產最好,這些做工的事情能不用他們就盡量不用他們,只是現在還是要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產。

而周邊蠻族幾乎被一掃而空,現在遼東和草原抓到的奴隸少,江南抓到的奴隸也不多,入不敷出,工程缺口很大,只能買。”

辛毗開口說道:“咱們一路走來,看到的婁摩國大量使用奴隸的地方也不少,可見他們的奴隸是真的多,談一下,盡量用比較少的價格購買這些奴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