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為孔夫子的理想立下天大的功勞(第2/3頁)

不過郭某人還是比較享受的。

台面上的官話講完了,官面交際也做的差不多了,郭鵬覺得時間有限,就開始辦正事。

關於拆分肢解掉荊州學業堂,並且把學業堂裏的雄厚師資力量調派到各地,充實各教育落後地區的師資力量的事情。

這件事情或許會在荊州造成一定的反響,引起一些人的抗議,但是沒用。

郭鵬決定把荊州學業堂裏非荊州戶籍的學子全部遷回原籍。

然後把那些學業堂內的大師們有一個算一個都收拾收拾扔到其他地方去。

比如並州,比如幽州和平州,比如涼州,比如雲州和交州。

這些教育落後經濟落後的地方,很需要這些孔夫子的傳人們前去發揚光大孔夫子的教育精神,改變他們的精神面貌。

他們既然言必稱子曰,那麽自然要遵從孔子的教育精神,前去教化天下,天南地北走一走,把教化傳播各方天地。

絕對不能因為他們要去的地方過於蠻荒或者說苦寒就不去,絕不能因為面的人都是窮鄉僻壤的未開化的野人就不去。

難道說我佛不渡窮逼,夫子也不教育窮逼嗎?

難道孔夫子的教育理念僅限於有錢人,而不包括廣大勞苦的人民群眾嗎?

那是皇帝所不能允許的。

他們要體面,就協助他們體面,他們不想體面,那就幫他們體面。

你們不教,那就要逼著你們教,幫你們提高思想認知,幫你們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

盛大的宴席之後,郭鵬留下了荊州名士、學業堂的領袖們,其中包括諸葛亮的嶽父黃承彥,荊州名士之首龐德公,還有旅居荊州的潁川名士司馬徽。

這三人是荊州學業堂的領袖,也可以算是荊州士人們最後的眾望所歸,當初跟隨蔡瑁、蒯越等人一起投誠,得以存活。

後來的歷次政治風暴他們都躲在荊州學業堂內,沒有受到沖擊,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學業堂成為了荊州士人的避風塘一樣。

這種事情雖然為郭鵬所不喜,卻也不得不承認,某種意義上來說,荊州學業堂還就真的成為了士人們的避難所,教育出了魏帝國最後的精英士人。

這並不符合魏帝國的利益。

所以這場商談會,郭鵬對這些士人們的領袖們提出了一些小小的要求。

請他們離開荊州,各自帶領荊州的一部分師資力量前往教育資源薄弱的地區。

名士們當場愣住。

“教化萬民是儒門學子的天職,是孔夫子最大的心願,我等後人身為孔子門徒,更應該為孔子繼承未竟的事業,也要為後人做一個榜樣,不能讓後人覺得我等孔子門徒只會說,不會做。”

郭鵬笑著說道:“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正是文治大興之時,孤開科舉,廣招天下人才,卻也不得不考慮天下是否能培養出足夠的孤所需要的人才。

像雲州,交州,平州,幽州,涼州,並州,漠州以及西域之地,這些地方人口少,交通不便利,發展遲緩,多為苦寒之地,缺少學宮、學校,更缺少名師。

光有書,有學宮學校還不行,得有名師,沒有名師,又如何能教導出優秀的學子呢?孤從洛陽調派了不少名師前往這些地方擔任學官,廣播教化,奈何勢單力薄,人數稀少,不足以改變當地蠻荒的局面。

值此時刻,孤想起了你們,荊州學業堂教授出來的學子之優秀,冠絕天下,歷年來的科舉考試,荊州學子都能名列前茅,荊州學業堂的水準,自然也為天下人所認同。

所以,孤以為,若是由你們各自前往那些蠻荒之地,廣播教化,使當地蠻荒之人受到中原教化,則布道天下之事業,肯定可以很快完成,孔夫子的心願也能了了。”

郭鵬一番談話之後,士人領袖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是藏不住的驚慌失措和絕望。

“陛下……陛下的意思是……要我等前往這些蠻荒之地,廣播教化?”

“那是自然,孤倒是想去,但是孤還有別的事情要做,不能只是做一個老師,爾等則是成名已久的名師,爾等一人,抵得上千軍萬馬,能讓當地蠻荒之人心悅誠服。”

郭鵬笑道:“既如此,你們都算是為魏國,為孔夫子的理想立下了天大的功勞啊!你們的行為。你們的努力,必將萬古流芳!”

反正吹牛不上稅,高帽子使勁兒往他們頭上戴。

不答應?

鬧別扭?

那可就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讓你們去你們不去,到時候命令你們去難道就好看了?

提前跟你們說,是給你們最後一點面子,要是這個面子你們不要,那就別怪我用行政命令強迫你們去了。

皇帝隱隱有這樣威脅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