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魏軍來了(第2/2頁)

魏軍覺得陸路過於坎坷,對於大軍後勤補給要求太高,成本也太高,不可靠,所以決定走海路。

依靠海運和大海船的承載優勢,減少後勤方面的壓力,最大限度縮小進軍交州的風險。

從東冶縣到台灣,從台灣到交州的這條三角航線是近幾年才慢慢出現的。

郭鵬並沒有不允許交州商人和揚州還有台灣剛剛開辟的聚居點做生意,所以這條航線已經比較順暢。

通過這條航線,魏海軍成功抵達了南海郡的番禺縣以外海面。

浩浩蕩蕩三百多條大戰船抵達珠江口地區,在珠江口一帶巡防警戒的士武所部船只驚嚇之余,趕快往北逃竄,準備返回番禺縣將這件事情告知士武。

魏軍來了。

在熟悉水道的向導的帶領下,魏軍戰船一部分決定進入廣州灣地區,從廣州灣登陸,取下番禺縣為根據地,進一步深入交州地區。

另一部分海軍則在向導的帶領下一路向西,準備直抵交趾郡海岸,從交趾郡海岸登陸。

太史慈作為此戰主將,委任張遼部下將領徐晃、曹性為進攻南海郡的軍隊主將,撥給他們八千軍隊,剩下一萬兩千人的軍隊則由太史慈自己率領,往交趾郡方向而去。

徐晃在戰爭時期擔任過廬江郡守備軍指揮使,後來隨著戰爭結束,轉為開拓行動以後,占地極為廣大的會稽郡被郭鵬一分為三。

北部杭州灣地區依舊為會稽郡,中部臨海地區,主要是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地區為臨海郡,南部的福建大部分地區為建安郡。

徐晃被遂從廬江郡守備軍指揮使調任為建安郡守備軍指揮使,在開拓江南的第一線奮戰至今。

於是這一次出戰,正好需要以東冶縣為後勤補給基地,徐晃得以參戰。

在張遼的推薦下,太史慈順帶著把臨海郡守備軍指揮使曹性和廬陵郡守備軍指揮使臧霸也帶上了,一起南下作戰。

徐晃因為有過戰績,被太史慈委任一軍主將的指揮地位,徐晃非常高興,小心翼翼嚴肅緊張的對待這次戰事。

對於不太熟悉的海船,則主要聽從太史慈留下的水軍軍官的意見。

等到船隊深入廣州灣地區,遙遙可以望見港口的時候,就是徐晃主持一切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