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豫字旁邊有頭象(第2/2頁)

盡管郭鵬俘獲了人數超過百萬的鮮卑人和烏丸人,但是他們還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修繕蜀道之類的,工程量巨大,死亡率高,攤到大運河工程上,人數略顯不足。

於是郭鵬只好下令征發運河沿途周邊地區的民夫,以村鄉為單位,發起動員詔令,獲得大量人力,一起推進大運河的修繕。

挖掘新的水道,拓寬、整修古老運河與自然水道,商討運河走向,測繪一切數據,以及實時反饋給中央政府等等。

延德九年因為叛亂的發生,工程稍微受到了一些影響,不過也不大,地方民兵的活躍限制了豪強叛軍的活動範圍,他們始終沒能進犯到大運河工程區。

所以工程區的那些烏丸人和鮮卑人自然也沒有逃跑的希望,整個工程保護的還是很好的。

叛亂平息之後,郭鵬手上又多了一批勞動力,這批勞動力被全部投入了大運河的工程之中。

為此,他專門設置了一個運河公署,任命南書房侍讀諸葛瑾和龐統分別擔任運河公署的正副負責人。

運河公署直接對他負責,由他負責協調處理一切,一切都要讓他知道。

皇帝直接負責運河公署,可見皇帝對運河的重視程度,人們只當皇帝重視運河是為了溝通南北交通,以便於更好的控制南方,但是對於皇帝提出的什麽氣候嚴寒糧食減產之類的,群臣大多數認為這是笑談。

糧食怎麽會說減產就減產呢?

氣候怎麽會說變就變呢?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古已有之,所謂氣候變遷,不過是無法確定的推測罷了。

盡管是皇帝,這種話依然不能讓群臣信,大部分人都覺得皇帝在危言聳聽,說這樣的話肯定背後有更深刻的政治意義,哪怕是支持他的,也把這種事情視作政治投機。

並沒有人相信小冰河和糧食減產的未來真的會到來。

隨著魏帝國不斷開發江南領土和推廣江南屯墾,魏帝國每年的糧食產量還是在不斷上漲的,絲毫看不到下降的趨勢,就和人口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一樣。

郭鵬就不知道該怎麽讓他們相信商朝時期黃河流域還能跑大象,到處都是熱帶樹林,他們現在生活的地方還是猛獸的樂園。

要不然豫州的【豫】字為什麽旁邊有個大象呢?

而且晉代最高峰也就統治兩千萬多一點的人口,渡河南下以後對北方更是沒有顧忌的資格和必要了。

和如今魏帝國直奔八千萬的人口不是一個數量級別,雙方要面對的局面完全不同。

有些事情沒法兒說,但是真的到了糧食減產的時候,他們就知道厲害了。

而要真到了那個時候還沒有準備,魏帝國就真的要面臨大自然的降維打擊了。

這種規模的人口,會死很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