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郭瑾的這場出道表演秀也挺不錯的(第2/2頁)

而且大宛國所在地費爾幹納盆地是中亞地區少數幾個適合發展農業生產的地區,根據商旅們帶回來的情報顯示,大宛國地盤不大,人口不少,軍隊也不少。

西域小國受限於幹旱的自然環境,很多只能依靠綠洲發展,綠洲大則國土大實力強,綠洲小則國土小實力弱,而大宛國則不然,地處盆地使得他們的國土適合農業生產,利於發展文明和政權。

而且還具有西域諸國不具備的對抗魏軍的部分實力。

對於魏國來說,將大宛國攻破,建設成一個地處中亞的橋頭堡,好處不言而喻。

如此適合發展農業生產的地方,移民過去也能很好的生存,可以很好的把漢文化帶到當地,並且進行文化輸出,影響當地的希臘文化和其他原生態文化,把當地徹底同化掉。

這叫搶占歷史發展的制高點。

對於擅長搶占道德制高點的郭某人來說,先人一步搶先發展是一樣重要的事情。

就算以後子孫後代不爭氣,還能給後世留下一個自古以來。

郭某人覺得這就是他能給後人留下的最大遺產。

建立郡縣,進行統治,史書記載,然後自古以來。

這明明白白的自古以來,總比其余朝代那大到不行實際上只是看著很大的羈縻統治要好得多,要強悍的多。

於是郭某人力主推動大宛國的攻略,要求曹仁討平西域之後進一步進攻大宛國。

而與此同時,在曹仁出兵的時候,郭鵬已經從中原、河北、洛陽地區和關中地區調集了數千基層官吏。

打算將他們隨著軍隊一起投放到西域小國的故地,先一步建立起縣級統治政權。

多年基層戰略給魏帝國培養了大量有相關基層治理經驗的黎庶官員。

這些黎庶官員數量之大,已經在基層上不太放的下了,所以魏帝國每一次開疆拓土都是一次給郭某人減少壓力的機會。

不過伴隨著科舉制度的誕生和向上通道的打通,基層黎庶官員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只是目前他一聲令下,還是需要很多黎庶官員拖家帶口前往魏軍剛剛開拓的領土上做官,為魏帝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