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和文舉考試不同的是,武舉考試有更強的專業性和高要求。

不僅要有身體基礎,還要識文斷字能讀能寫,更要有一定的軍事書籍的閱讀經驗,所以很多民間勇士就被攔在了這一環節之外。

他們都不識字,或者就算認得幾個字,也不會讀寫,更沒有讀過兵書。

唯一能參與的大概也就是第一天的考試,第二天的專業技擊考試他們大概都無法參與。

簡而言之,魏軍的戰鬥素養已經完全不是民兵等級,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民間人士根本無法雜武舉考試中取得名次。

所以能參加武舉考試的人本身就很有限,基本上都是原來軍隊出身的人,還有比較少的首陽山講武堂出身的人。

為此,郭鵬已經宣布和太學一樣大量增加可以進入首陽山講武堂學習的人士的名額。

從僅僅接受軍中人士改為民間人士也可報名參考,並且放寬報考條件,降低入學考試難度。

只要通過考核,就可以進入首陽山講武堂參加學習,並且在三年的學習之後參加武舉考試。

然後為了進一步規範武舉考試的參與人群,提高武舉考試的等級,避免日後出現武舉不被重視的情況,郭鵬規定從第三屆武舉考試開始,武舉考試也要擁有首陽山講武堂的學籍才能參加。

等時機進一步成熟,郭某人也打算在其他州郡設置一些州所屬和郡所屬的講武堂,以此擴大武學學子的基數,以便於更好地優中選優,選出真正優秀的軍事人才。

文舉和武舉雙雙確立之後,郭某人就可以向下回溯,配套各項教學設施,規範教學標準等等,反過來推動教育改革。

文武兩場科舉考試的結果同一天發放,名次也都一樣排列。

文有文狀元,武有武狀元,同一天進行禦街誇官,同一天由皇帝親自設宴恭喜、鼓勵這些天之驕子們再創輝煌。

以示國朝文武並重的基本國策。

在這樣的基本精神的指導下,延德七年十一月的時候,郭鵬就下詔讓有意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們趕赴洛陽準備參考。

雖然時間緊急,但是各地學子得到消息之後,還是緊趕慢趕的奔赴洛陽,裏頭並不乏有往日裏必然能當官的士族子弟。

他們一邊困惑著,一邊緊趕慢趕向洛陽前進,為了做官,他們還是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的苦楚。

可是黎庶子弟們則是覺得找到了千年難遇的機會,作為泥腿子,有朝一日也能得到學籍,成為學子,擁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

這在往年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現在,卻成為了現實。

他們可以參加考試,一旦被錄取,就可以當官,改變命運,走上人生的坦途。

這是何等讓人激動的事情?

他們懷揣著對未來的向往,以及對魏天子的感激,風風火火的往洛陽趕。

文舉考試的報名點在洛陽太學門口,武舉考試的報名點在首陽山講武堂門口。

報名原則上是只要擁有魏帝國的戶口,就可以報名參加考試,但是實際執行起來還是有一些限制的。

犯罪者受限。

民事犯罪留下案底者,子輩不得參加科舉考試。

官、吏犯罪留下案底者,子孫三代不準參加科舉考試。

有如此這樣的限制,也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打擊違法犯罪的舉措,等到科舉大行於世,這樣的規矩就能在相當程度上遏制想要通過科舉改變命運的人們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為自己,也要為子孫後代想想吧?

為了進一步讓科舉制度得到人們的關注,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在大範圍宣傳的前提之下,郭某人還親自下場宣傳吆喝。

他親自寫了詩句,命人傳遍天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簡簡單單二十個字,就能讓人看到一種改天換地的氣勢。

一種讓靠著血脈世襲登上高位的官員們不寒而栗的氣勢。

這二十個字寫出來並且被要求傳遍天下的時候,朝廷裏那些靠著出身登上高位的士人官僚可都面色不佳。

他們紛紛感到疑惑,不知道皇帝寫出這樣的文字還要廣泛宣傳到底是什麽意思。

是覺得我們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嗎?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區區一個泥腿子也能堂而皇之的站在天子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在以前是根本無法想象的。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將軍和宰相本來都是不看出身的,全看個人能力,只要你有這個志氣,就去努力,終究能當上將軍、宰相。

這更是無法想象的。

可是這偏偏都開始出現了。

以前做文官有士族,做將軍有將門,大家都看血脈世襲,只要一家出了一個牛人,子孫後代享用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