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皇帝陛下,真的做好了準備嗎?(第2/3頁)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皇帝陛下,真的做好了準備嗎?

曹操吩咐下去,讓內閣職員分頭謄抄這份許靖的奏表,接著自然而然的,內閣率先被這份奏表引爆。

內閣內的士人官員數量和寒門子弟官員數量對半開,這也是多年來郭鵬不斷往外放人又不斷往裏面拉人的結果,於是他們看到這份奏表的反應當然也是不一樣的。

士人官員們基本上都是大驚失色的,看到這份奏表,又看到奏表的發起人是許靖,頓時就一拍桌子長身而起,要去找許靖算賬。

“多少年的規矩老賊豈能說改就改!”

“無恥老賊安能篡改祖宗成法!”

“厚顏無恥之輩豈能竊據廟堂之高!”

“我定要向陛下參奏他!狠狠地參奏他!”

經過這段時間的強烈抗議和對許靖不懈的汙蔑打擊,士人群體終於決定和許靖撕破臉皮。

大家也不再顧忌當年月旦評的情分,對許靖那是一口一個老賊,一口一個老賊為何還不死。

士人官員們紛紛丟下手上的工作,開始寫奏表參奏許靖老賊。

而寒門官員們則懷著莫名激動的心情開始抄錄這份奏表,然後匯總到曹操那兒,由曹操下令發布到各大中央辦事官署。

毫無疑問的,各大辦事官署內也激起了極為劇烈的反響。

士人官員普遍對此持負面態度,對於許靖的提議那是看到了就直接爆炸。

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立刻就開始痛罵許靖老而不死是為賊,立刻開始集體寫奏表參奏許靖,強烈要求郭鵬罷免許靖,相當一部分官員還要求直接處斬許靖,以正國風。

各中央官署都是一樣,占據整個群體數量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士人官僚們集體憤怒,出離憤怒,群情激動。

連之前郭鵬要求許靖徹查往年察舉舉士的道德和學術水平的時候,這些官員都沒有那麽激動。

可見這才是他們真正的命根子,他們真正的痛腳所在。

與辦事官員們直接爆炸的態度不同,各級辦事官員的行政長官們則略顯猶豫。

看到這樣的奏表他們當然心驚,但是作為行政長官,他們的地位並不允許他們做出如此情緒化的行為。

他們放任手下辦事官員放縱,但是他們自己卻相當冷靜,認真地看了這份奏表,越看越是心涼,越看越是害怕。

因為無論從什麽角度看,這個政策都不像是許靖這種人能提出來的,而且郭鵬居然還直接把這份奏表下放到各官署,提前讓大家知道,這分明就是一種試探。

皇帝怕是對這個制度相當的在意,相當的滿意,甚至可以說,這個制度本身就是皇帝暗中擬定,現在正好拿出來讓許靖沖鋒在前,他躲在後面看群臣的反應。

雖然不知道許靖到底是怎麽淪落到這個地步的。

難道是有大量的把柄被皇帝拿捏在手?

這不重要了,許靖已經是為皇帝沖鋒陷陣的馬前卒了。

如果官員們反應激烈,皇帝大概會退一步,如果官員們反應不激烈,那皇帝就得寸進尺。

各級主官們心中雖然有猶豫,但是更多地還是不滿。

皇帝這段時間以來實在是太過分了,折騰來折騰去,折騰的官不聊生,又是打擊經典傳承家族又是徹查舉士們,現在又要對察舉制進行改革,搞什麽科舉,把大家折騰的要死要活的。

這實在是有點不講道理。

雖然說你是皇帝,但是你也不能太不講道理吧?

除開尚書台、禦史台和參謀台的主要領導人,其余各級主官的態度逐漸明確。

而作為朝廷決策圈子當中的人,尚書台、禦史台和參謀台的主要領導人們對此則相當矛盾。

一者,他們的地位擺在這裏,和皇帝關系近。

二者,他們大多都是皇帝親自提拔上來,屬於皇帝的親信。

像王粲,那就是郭鵬的故吏。

像棗祗,那也是郭鵬的故吏。

張昭也是郭鵬的故吏。

郭議幹脆就是郭氏本家。

程昱本人甚至是郭鵬的家臣出身。

田豐家裏還有女兒在郭鵬的內宮裏。

許靖就更不用說了。

就剩下兵部和外交部這兩個部的尚書董昭、辛毗稍微沒有那麽直接的關系。

可見高官們和皇帝的關系基本上都是綁在一塊兒的。

對於他們來說,作為士人的態度當然對此不滿,覺得這樣會損害他們的利益。

但是作為官員,作為皇帝的故吏,他們卻又不敢對皇帝的意思表示明確的反對。

類似於田豐還有郭鴻郭嘉這種,因為是皇親國戚的身份,說要反對,根本就不知道從何提起。

只是察舉改為科舉,這一變動的確是太大了,涉及到了整個士人圈子。